文/何時
哥遞來一大袋茂谷柑,說是秋蜜姐種的。
近七十歲的秋蜜姐獨力照顧果園,限於技術、體力,果物賣相不佳,留下不少次級品,送的送、爛的爛;這是最後一批了。
秋蜜姐近幾年過得極為不好,一兒一女相繼離世,現存一兒,年輕時沾染毒品,百病纏身,難以自立。每次看到一頭灰白、面目黧黑的她,都覺得彷彿從浸滿苦汁的泥淖中艱難起身;偏偏臉上又總掛著強擠出來的笑,那種小心翼翼猶如一把尖針鑽得人心發疼。
秋蜜姐住在偏僻的山腳,附近坡陡地瘠,農園多已荒廢,更顯得荒涼無比;她偶爾會騎數十分鐘車回到兒時村莊,父母雖不在,猶有故交舊友相聞問。
其實她在梅山鎮郊有價值不菲的產業。許多人勸她賣地買房,生活可過得寬裕些,也不用再勞作,她只是搖頭說:「不想賣先人遺產。」聽者都說從未見如此古板的人。
聽四姐轉述之後,再見秋蜜姐時,彷如遇到從古書走出的老嫗。
清乾隆年間,有位一百零一歲的老婦,身體猶自強健,飲食起居不假他手。見她高壽,州府屢次要為她申請官糧布帛,都被婉拒;也無意願官府申建牌坊。
官長問原因,老人說:「我今生貧窮、早早寡居,原注定福淺命薄。但因我守貧安苦,為神道所憐,才得此高壽。一旦我希求超過命數該有的福分,恐怕死期也即將到來。」
神有靈佑,見秋蜜姐守貧安苦,應也十分願意照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