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吃豆製品很健康?並不見得。常見的百頁豆腐、炸豆皮、油豆腐、素肉等豆製品,因受到製程及加工方法的影響,若吃過量,恐埋下未來罹患慢性病風險:
一、百頁豆腐。百頁豆腐並不能算是豆製品,因為它的製程不是由豆漿加入凝固劑而成,而是使用沙拉油、大豆蛋白、修飾澱粉及各種調味料做成的。尤其百頁豆腐一半是油脂組成,熱量相當高。
二、炸豆皮。它的製程是將浮在豆漿上頭的那層皮拿去油炸,以延長保存期限及增加口感,但豆皮的營養素卻被破壞殆盡,反覆油炸的油甚至出現反式脂肪,吃多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三、油豆腐。三角油豆腐是由傳統豆腐經過油炸後而成,外觀金黃酥脆,不易碎裂,但因為油豆腐炸過的關係,其熱量是同分量的板豆腐的兩倍,過量攝取不利整體健康。
四、素肉。素火腿、素肉、素魚等原料為大豆蛋白、麵筋、穀類、菇類等,再加上許多食物添加劑,如明膠、色素、香料等而成,不僅讓許多營養素流失,還有高鹽、高油問題,長期攝取,不利心血管及肝腎健康。
五、臭豆腐。傳統臭豆腐發酵是採取自然發酵,其原料大多是祕方,多半沒有經過殺菌,有相當高的機率產生其他壞菌,如大腸桿菌的交叉汙染;研究發現,臭豆腐愈臭,意味著有害身體的氨、揮發性胺類、屍鹼等物質更多,危害也愈大。
而且不論是油炸或清蒸豆腐,加上泡菜及醬料,平均一份鹽量約十克,遠超過國民每日平均六公克的鹽攝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