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學新聞的媒體「菜鳥」,滿懷雄心壯志,想一展長才,於是寫了一幅對聯,上聯是「為社稷,揮動春秋之筆,伸張正義捨我其誰」,下聯是「秉良知,寫遍天下文章,高枕無憂何懼之有」,橫批是「一筆定江山」,其氣勢多麼豪情萬丈。不過,一段日子過後,發現媒體生態不如想像,一氣之下把對聯丟進馬桶沖掉。
台灣的媒體,真正能做到「伸張正義」的不多,究其原因,為五斗米不得不折腰,老闆如此,記者也如此。早年,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先生一個堅持「凡是對的就去做」,創辦人的堅持,記者就放膽去做,即使吃上官司也是無懼。
不過,有的媒體老闆辦報以營利為目的,碰到利益就使出「利益擺中間,正義道德擺一邊」,甚至把版面包給記者、包給商人,報老闆每月坐收固定利潤,其餘的由記者均分或進入「包商」口袋。
至於記者如何弄錢,報老闆就不過問,也因此有有什麼樣的老闆就有什麼樣的記者,有這類媒體人存在,就像「一粒老鼠屎攪壞一鍋粥」,稍有正義感的記者,就遠離是非圈另謀高就。
時代的演變,當年的「正義老闆」,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為報份,記者要卑躬屈膝的和蛋商、村里長應酬,甚至還得拉廣告,有的老闆為節省開支,對資深、高薪人員下手,請其提早退休或資遣,想為五斗米折腰的人,只好忍氣吞聲的聽命行事,真是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