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劉秀祥 激發山鄉學子的奮鬥動力

文/記者施錢貴、周宣妮 |2023.03.12
5365觀看次
字級
劉秀祥(右)在詢問了解該校2020屆畢業生陸幫燕(中)的家庭情況。 圖/新華社
劉秀祥(右一)到學生家中家訪。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文/記者施錢貴、周宣妮

從教10年來,劉秀祥除了做好日常教學等工作外,還到大陸各地開展勵志演講。截至目前,劉秀祥已開展公益演講2000多場次,用自己的事蹟激勵更多人追逐夢想。



最近幾年,每逢新生開學,貴州省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劉秀祥都要給學生講述自己背著母親求學的故事,還會帶他們去老家看自己小時候居住的老木屋。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學生,要「相信奮鬥的力量」。

跑遍縣內各個鄉鎮

四歲那年,劉秀祥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因為傷心過度,患上間歇性精神疾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為了照顧母親,從初中到大學,我一直把母親帶在身邊。」劉秀祥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二○○八年,劉秀祥考上了山東省的臨沂師範學院(現臨沂大學),他「千里背母上大學」的故事經媒體報導後廣為人知。

上大學期間,儘管劉秀祥的手頭並不寬裕,但他也沒停止幫助他人。他將部分兼職收入寄回貴州,來資助初中時撿廢品認識的三個孩子上學。

「大學畢業後,我進入一家企業工作,一開始並不打算回來。」劉秀祥說,當時想著自己和母親過得好就行了。但有一天,他接到了自己資助的孩子打來的電話,說不想讀書了,他反覆勸解也沒有效果。

這通電話,深深觸動了劉秀祥的心。他意識到,像這樣初中就輟學的孩子,家鄉應該還有不少。於是,二○一二年劉秀祥辭職回到家鄉望謨任教,他想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因為我自己是通過讀書走出大山,我回來是想告訴孩子、家長,讀書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劉秀祥說,應當通過勵志教育,激發學生的奮鬥動力。

為了勸學,劉秀祥發起了「助學走鄉村行動」,他常常騎著摩托車,將自己的故事錄入小喇叭,走村串寨勸學。此後,劉秀祥跑遍望謨縣的各個鄉鎮,騎壞了七、八輛摩托車,一千八百餘名學生因他重返校園。

從教十年來,劉秀祥除了做好日常教學等工作外,還到大陸各地開展勵志演講。截至目前,劉秀祥已開展公益演講二千多場次,用自己的事蹟激勵更多人追逐夢想。

「上學時我遇到困難,會向他求助,他的故事鼓舞著我前行。」曾經得到劉秀祥幫助的王代分說,她上高三時,劉秀祥來到她所在的學校任教,特別關注和關心貧困學生。

在王代分的眼裡,劉秀祥是一個很陽光、溫暖的人,跟他交流往往能給人正能量。「他的經歷非常感人,我也想像劉老師一樣,在自己有能力後回饋家鄉。」王代分說,在劉秀祥的精神感召下,她畢業後也選擇回老家望謨縣工作。

持續資助貧困學生

在精神上激勵學生的同時,劉秀祥也繼續在物質上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二○二○年,劉秀祥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的工作內容包括勵志演講、教師培訓、學生德育教育和貧困學生資助。

望謨縣實驗高中教科處副主任鄭燕說,劉秀祥持續幫助當地貧困學生,使學生們能夠安安心心上學。

記者來到望謨縣實驗高中時,剛好碰到劉秀祥工作室在組織學生發放最新一期的社會幫扶資金。目前,劉秀祥工作室累計牽線對接資助學生四千多人,資助資金超過人民幣一千萬元。

精準施策,補齊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短板;「智志雙扶」讓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接受高等教育……近年來,許多像劉秀祥一樣的教育工作者,成為山鄉學子背後的堅強支撐。

「現在的學生,比我上學的時候要幸福得多。」劉秀祥說。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