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年後看梅

文/何時 |2023.02.17
1116觀看次
字級

文/何時

天公生日前夕,芬邀約梅山公園看梅花。真稀奇!年後還能有梅花可看?聽她說元旦時去過一趟,梅花未開。人生事總難免過早或太晚。梅山只在左近,去看一趟梅樹也無妨。

花期當然已過。經過這波冷鋒的操作,枝椏上的殘蕊直接成了偏黃微灰的乾燥花,猶是如此,芬還是興味盎然。走在公園刻意維護的步道,回想記憶中梅山公園的樣貌,就一小山崙、數棵梅樹,至今唯一不變的是「草嶺兵工殉難紀念碑」。

站在公園制高點遙望,芬問看什麼呢?指著遠處一角明黃色琉璃瓦:「禪林寺,七八十年的老寺院。」讀國小時總在大年初一與幾位同學走兩公里的路到梅山公園喝杯酸梅汁,再上陡長的階梯到禪林寺喝決明子茶,到過這兩個地方才算過新年。堅持了幾年的過年儀式。

北望對山目力所及處,濃蔭間隱見一排白灰色建築,芬問:那又是哪裡?那兒原本該有三五排檳榔、近百棵柳丁與橘樹,還有大片麻竹園。是早年曾跟著雙親翻土鋤草、打藥施肥、採橘割筍的最親近的土地。現今是他人的產權,建了精舍。

芬絮叨著幼年與寡母過苦日子,最懷念姑媽的好。隨著步道寬狹不一高低起伏,芬的語聲或斷或續。她年過半百讀博士班,雖無家累,但華髮漸現猶在課業與工作中奮鬥。或許甘苦都嘗更見滋味。

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攜手雨中看。明年我記得帶妳看一回梅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