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談情說愛 親子「性」溝通更自在

陳玲芳 |2023.02.14
611觀看次
字級
國健署記者會合影,由左到右:蔡明恩小姐、陳慧玲女士、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高松景、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宜靜。圖/國健署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專家表示,如何跟孩子「談情說愛」兼「談性」,透過溝通與取得信任,極為重要。衛福部國健署邀請專家提供4個技巧,讓家長對「性」相關議題,不再難以開口,也讓孩子願意主動說出內心想法。

親子談性 正向溝通

國曆2月14日為西洋情人節,在鮮花及巧克力的襯托下,情侶間瀰漫著戀愛的氛圍,但對於青少年的家長來說,難免擔心孩子與愛慕的對象出門約會,是否會發生不恰當的「越界」行為。

財團法人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高松景,今(14)日出席國健署「愛可以輕鬆說」記者會,表示家長們大多不知如何與孩子談「性」的議題,且往往因為雙方訊息在傳遞及接收時有落差而造成隔閡,久而久之對於「性」相關的議題,就變成避而不談。

他鼓勵家長,避免權威禁令與說教方式,不妨透過以下4招「溝通小技巧」,建立親子間的正向溝通模式。

善於傾聽 保有同理心

1.傾聽孩子想法,降低不信任感:對於孩子的優點及表現良好處,可以不吝嗇地給予正向讚美或獎勵,使他們更加願意主動分享,並盡量避免給孩子有不信任的負向回饋。

財團法人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高松景(右),鼓勵家長善用「我訊息」,取代直接責備,與孩子建立起正向溝通管道。圖/國健署提供

2. 尊重孩子意見,不下「權威禁令」:先站在孩子立場,了解孩子需求及主要訴求,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再一起討論彼此都可以接受的作法,尤其當雙方意見不同時,避免斷然以家長在家庭中的優勢地位加以禁止。

3. 保有同理心,不擅自替孩子做決定: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重視自己的自主權,家長們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場試著去同理孩子的想法及感受,並以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及處理問題,若在合適的範圍內建議讓孩子們自己做決定,家長可從旁擔任輔佐角色,以避免沒有告知就擅自替孩子做決定的衝突情境。

4 善用「我訊息」,取代直接責備:與孩子對話時可以透過「我訊息」來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期待或感受,例如:「這麼晚了還沒回家,我會很擔心你的安全」,盡量避免「你」開頭的責備語句,例如:「你怎麼這麼晚回家?你又跟誰去鬼混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