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與青花相遇的故事

文/記者黃浩然、朱雨諾 |2023.02.12
3811觀看次
字級
蔡文娟在畫青花梅瓶。圖/蔡文娟提供
景德鎮陶瓷大學留學生馬赫迪.艾哈邁德(右一)向干道甫(左一)學習青花繪畫。圖/新華社
干道甫作品〈綻放〉。圖/新華社

文/記者黃浩然、朱雨諾

36歲的蔡文娟是江西省元青花非遺傳承人,從她的曾外祖父開始,就一直靠畫青花謀生。干道甫則是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美術學院教師,原本的專業是釉下繪畫,但他偏愛青花。在收集了近10萬片歷代民窯碎瓷片後,他從中挑選出上千片進行臨摹,尋找其中圖案、畫法的蛛絲馬跡。



在展櫃裡,在餐桌上,青花瓷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詞彙。

數百年前,產自阿拉伯地區的一種礦物顏料——蘇麻離青,被帶到中國,和中國瓷器相結合,誕生了驚豔世界的元代青花瓷。

深造青花繪畫技藝

二○二二年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日,第五屆「阿拉伯藝術節」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鎮舉行,中阿藝術家展開深入的文化交流,共同見證「泥坯上的一縷青」演繹新的故事。

三十六歲的蔡文娟是江西省元青花非遺傳承人,從她的曾外祖父開始,就一直靠畫青花謀生。

二○○八年,在北京奧運會上擔任陶瓷文化宣傳大使的經歷,讓蔡文娟重新思考傳統陶瓷繪畫。她放下北京的工作,重返景德鎮,深造青花繪畫技藝,並以元代青花為核心開啓了創業之路。

「我們把青花瓷上的祥雲紋印在手機殼上,就成了備受追捧的『國潮』。」蔡文娟給文創品牌取名「青花故事」,就是要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把青花的時尚講給他們聽,她聘請的設計總監就是一名「九五後」。

數百年前,景德鎮的能工巧匠已經掌握了「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絕活,但在見到阿拉伯商人帶來的蘇麻離青鈷料時,景德鎮人沒有故步自封,而是大膽創新,這才在泥坯上暈染出驚豔世界、一時無雙的元青花。

「數百年前景德鎮的顧客就來自全球各地,要求形形色色,促使陶匠培養出求新求變的創作心態。」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攻讀碩士的馬赫迪.艾哈邁德說。

在馬赫迪就讀的大學裡,就有一位用傳統青花「做實驗」的教師。

當青花遇見了科幻

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美術學院教師干道甫原本的專業是釉下繪畫,但他偏愛青花。在收集了近十萬片歷代民窯碎瓷片後,他從中挑選出上千片進行臨摹,尋找其中圖案、畫法的蛛絲馬跡。

「青花就像是一門語言,只有深入了解才有可能讀懂,掌握了這門語言才能自由表達。」干道甫說。

兩年前的盛夏,干道甫坐在景德鎮珠山區三寶村自家小院台階上,抬頭仰望,滿眼繁星。他起身回到屋內,在泥坯上時而潑墨、時而細描,一抬頭天色已白。

如今,這件名為〈綻放〉的作品,已在海內外多次參展。乍一看,宛如從天地間潑灑了一場青花暴雨,干道甫說這是他心中銀河的模樣。

青花遇見科幻,一青一白繪蒼穹,結合中國傳統水墨、書法的意境和西方藝術的抽象,干道甫表達出與傳統青花不同的主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