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西遊記、封神演義 不如哈利波特?

劉晨(中縣太平/教育工作者) |2008.05.06
998觀看次
字級

搶救國文 增古文比例 必修中國文化教材 是強迫灌食 包裝固有文化 引發興趣 主動擁抱進而內化 才能提升程度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呼籲停止九八課綱,因為會弱化語文教育與國家競爭力,建議新政府修訂,增加古文比例,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修。

筆者同意國語文素質需要提升,因為沒有良好的語文能力,會影響學習,也贊成「中文是中華文化的載體」的觀點,但將國語文教育重心擺在課綱的古文與白話文比例之爭,筆者認為,這對提升素質沒什麼幫助。

因為,過度訴求「古文比例」,將使國語文教育窄化為「古文教育」,讓「中華文化」狹隘到僅剩幾篇古文,甚至成為「考試領導教學」的砲灰

;而且若篇數過多,會擾亂學生的學習,進而強化焦慮感,扼殺語文學習的興趣,因此建議,選出幾篇傳世佳作為範本。

其次,胡適曾說「少談點主義,多研究點問題」,與其以「富麗的中國文化」要求增加古文篇數以搶救國文,不如反省是什麼因素讓人失去了對「中華文化」的熱情?

清華學生在一九二三年請胡適開出一百九十種的「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及「實在的最低限度的書目」,作為必讀的經典,但如今新世代對《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小說的興趣,卻遠低於西洋的《哈利波特》,難道是因古文篇數不夠,沒有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筆者認為,目前國文程度低落的原因在,國語文教育著重考試,過度強調背誦注釋,與程式化的賞析古文等死板的操作,家長又以「有助記憶發展」與「增強學習能力」,將古文教育窄化為「讀經狀元」,因而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當成供在講桌上的教條,而非身體力行,使其無法融入生活,而漸行漸遠。

文化是要人們主動擁抱進而內化,而非要搶救的,國語文教育問題在於新世代對中華文化找不到著根處,如何包裝固有文化(如針對學生語文能力弱化,改編古典小說,增加下一代對古典文學的興趣),喚回民眾對中華文化熱情,才是重點。

若一味訴求古文篇數,要以「搶救國文」的形式強迫灌食,會讓中國文化的路子愈走愈窄,甚至離大眾愈來愈遙遠。

劉晨(中縣太平/教育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