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北投梅庭 文/丹青 |2023.02.01 語音朗讀 202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沿著北投溪興建的庭院頗具野趣。圖/丹青新打造之早期花磚浴池。圖/丹青梅庭主結購為木造柱梁與斜頂屋架。圖/丹青 文/丹青北投公園附近著名景點很多,但這一、兩年翻新而變化較多者有兩處,一是地熱谷,已改造成公園似的景觀,號稱地熱谷二‧○版;另一處則是歷史建築──北投梅庭,破除以往認定為于右任故居或避暑行館之謬誤,撤下舊有的于右任書法常設展覽,透過藝術展覽、教育推廣等活動,延續北投特有的人文特色,創造一個歷史與人文藝術相結合的樂活空間。北投梅庭在日治時代最早之土地登記為一九二八年,當時地號為「七星郡北投庄北投五十四番-四」,尚屬於日本總督府所有之山林地。後幾經轉移至陸軍部、台北州等,日人約於一九三○年代末期建築一豪華民宅,配備防空避難室。此屋主要採木構造柱梁、斜頂屋架,基礎及地下室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屋內設有溫泉池,庭院寬廣,除了八角窗、馬賽克磚、外門柱、竿緣天花板、座敷等當時少有之特殊設計,且有石造坡崁兼具圍牆及城垛特色。沿著北投溪河谷興建,古樹參天、綠意盎然,頗具野趣。戰後,此建物曾為陽明山管理局所有,後因建物荒廢未修,轉賣民間,幾度轉手。一九五六年,由浙江寧波來台的馮中煊(號「梅庭散人」)買下,將荒煙蔓草的房院修葺妥當,又做了一些工事,才有了後來的風貌。馮家在此居住了近半世紀,可能因馮中煊與于右任有交往,于老曾贈與書法數幀,上款題「梅庭先生正」,下款題「于右任」,馮家又在門口掛起于右任手書之「梅庭」兩字,因而讓人誤傳此建物是于右任之故居或避暑行館。一九九七年,台北市政府以建物老舊,決定拆遷梅庭,並和所有人達成補償協議,馮家乃遷出。但北市府後來考量該建物具有歷史性保存價值,乃簽奉核准保留,進行整建規畫,並於二○○六年以「建物顯現歷史與北投地區特色」為由,指定登錄為歷史建築。二○一○年整修完畢,交由北市觀光傳播局使用,當作北投旅遊服務中心之據點。直至二○二一年,梅庭轉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會營運。現在的北投梅庭,透過「北投溫泉‧無圍牆博物館」計畫,有效活化歷史建物群,藉由藝文展覽、影視協拍等方式,持續推廣藝術人文教育,值得民眾前往走訪,多了解北投的歷史故事和在地文化資產。 前一篇文章 【人間哲思】空心咒 下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09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失去未必是禍【大江南北】道法自然千年聖境:河南老君山【民俗資產】 山林守護者:阿里山受鎮宮【課本沒有的歷史】 孤軍營裡的疑案【民俗資產】 文昌筆的祝福【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 作者其他文章【走讀城鄉】 從台北機廠到國家鐵道博物館【走讀城鄉】 多元藝術大師楊英風及其美術館【走讀城鄉】從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到圓山別邸【走讀城鄉】台灣文學糧倉【走讀城鄉】無圍牆博物館與帽子歌后──鳳飛飛故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