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北投梅庭

文/丹青 |2023.02.01
1843觀看次
字級
沿著北投溪興建的庭院頗具野趣。圖/丹青
新打造之早期花磚浴池。圖/丹青
梅庭主結購為木造柱梁與斜頂屋架。圖/丹青

文/丹青

北投公園附近著名景點很多,但這一、兩年翻新而變化較多者有兩處,一是地熱谷,已改造成公園似的景觀,號稱地熱谷二‧○版;另一處則是歷史建築──北投梅庭,破除以往認定為于右任故居或避暑行館之謬誤,撤下舊有的于右任書法常設展覽,透過藝術展覽、教育推廣等活動,延續北投特有的人文特色,創造一個歷史與人文藝術相結合的樂活空間。

北投梅庭在日治時代最早之土地登記為一九二八年,當時地號為「七星郡北投庄北投五十四番-四」,尚屬於日本總督府所有之山林地。後幾經轉移至陸軍部、台北州等,日人約於一九三○年代末期建築一豪華民宅,配備防空避難室。

此屋主要採木構造柱梁、斜頂屋架,基礎及地下室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屋內設有溫泉池,庭院寬廣,除了八角窗、馬賽克磚、外門柱、竿緣天花板、座敷等當時少有之特殊設計,且有石造坡崁兼具圍牆及城垛特色。沿著北投溪河谷興建,古樹參天、綠意盎然,頗具野趣。

戰後,此建物曾為陽明山管理局所有,後因建物荒廢未修,轉賣民間,幾度轉手。

一九五六年,由浙江寧波來台的馮中煊(號「梅庭散人」)買下,將荒煙蔓草的房院修葺妥當,又做了一些工事,才有了後來的風貌。馮家在此居住了近半世紀,可能因馮中煊與于右任有交往,于老曾贈與書法數幀,上款題「梅庭先生正」,下款題「于右任」,馮家又在門口掛起于右任手書之「梅庭」兩字,因而讓人誤傳此建物是于右任之故居或避暑行館。

一九九七年,台北市政府以建物老舊,決定拆遷梅庭,並和所有人達成補償協議,馮家乃遷出。但北市府後來考量該建物具有歷史性保存價值,乃簽奉核准保留,進行整建規畫,並於二○○六年以「建物顯現歷史與北投地區特色」為由,指定登錄為歷史建築。二○一○年整修完畢,交由北市觀光傳播局使用,當作北投旅遊服務中心之據點。

直至二○二一年,梅庭轉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會營運。現在的北投梅庭,透過「北投溫泉‧無圍牆博物館」計畫,有效活化歷史建物群,藉由藝文展覽、影視協拍等方式,持續推廣藝術人文教育,值得民眾前往走訪,多了解北投的歷史故事和在地文化資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