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北投梅庭 文/丹青 |2023.02.01 語音朗讀 184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沿著北投溪興建的庭院頗具野趣。圖/丹青新打造之早期花磚浴池。圖/丹青梅庭主結購為木造柱梁與斜頂屋架。圖/丹青 文/丹青北投公園附近著名景點很多,但這一、兩年翻新而變化較多者有兩處,一是地熱谷,已改造成公園似的景觀,號稱地熱谷二‧○版;另一處則是歷史建築──北投梅庭,破除以往認定為于右任故居或避暑行館之謬誤,撤下舊有的于右任書法常設展覽,透過藝術展覽、教育推廣等活動,延續北投特有的人文特色,創造一個歷史與人文藝術相結合的樂活空間。北投梅庭在日治時代最早之土地登記為一九二八年,當時地號為「七星郡北投庄北投五十四番-四」,尚屬於日本總督府所有之山林地。後幾經轉移至陸軍部、台北州等,日人約於一九三○年代末期建築一豪華民宅,配備防空避難室。此屋主要採木構造柱梁、斜頂屋架,基礎及地下室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屋內設有溫泉池,庭院寬廣,除了八角窗、馬賽克磚、外門柱、竿緣天花板、座敷等當時少有之特殊設計,且有石造坡崁兼具圍牆及城垛特色。沿著北投溪河谷興建,古樹參天、綠意盎然,頗具野趣。戰後,此建物曾為陽明山管理局所有,後因建物荒廢未修,轉賣民間,幾度轉手。一九五六年,由浙江寧波來台的馮中煊(號「梅庭散人」)買下,將荒煙蔓草的房院修葺妥當,又做了一些工事,才有了後來的風貌。馮家在此居住了近半世紀,可能因馮中煊與于右任有交往,于老曾贈與書法數幀,上款題「梅庭先生正」,下款題「于右任」,馮家又在門口掛起于右任手書之「梅庭」兩字,因而讓人誤傳此建物是于右任之故居或避暑行館。一九九七年,台北市政府以建物老舊,決定拆遷梅庭,並和所有人達成補償協議,馮家乃遷出。但北市府後來考量該建物具有歷史性保存價值,乃簽奉核准保留,進行整建規畫,並於二○○六年以「建物顯現歷史與北投地區特色」為由,指定登錄為歷史建築。二○一○年整修完畢,交由北市觀光傳播局使用,當作北投旅遊服務中心之據點。直至二○二一年,梅庭轉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會營運。現在的北投梅庭,透過「北投溫泉‧無圍牆博物館」計畫,有效活化歷史建物群,藉由藝文展覽、影視協拍等方式,持續推廣藝術人文教育,值得民眾前往走訪,多了解北投的歷史故事和在地文化資產。 前一篇文章 【人間哲思】空心咒 下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鑽石的石【寰宇采風】多元融合的諾曼王宮 【遺澤流風】 碧霞宮與岳飛信仰【近未來之形: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 青藝之光【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 作者其他文章【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走讀城鄉】台北文學館籌備處 嘉禾新村拾光屋二度掛牌【走讀城鄉】昔日台灣八景之首 ──旭丘指揮所【走讀城鄉】從瓦斯會社到後街文化 ──台北市電影主題公園【走讀城鄉】成美文化園:歷史古厝兼具庭園之美【走讀城鄉】海洋中心變身潮境智能海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