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相思鳥〉的故事,出自《聞見偶錄》,作者為清朝朱象賢,記錄其所見所聞。
相思鳥,是一種外型美麗的小型鳥類,產於江蘇沿海一帶,福建中部也可見到其蹤跡。這種鳥體型大小如瓦雀(麻雀的別名),有紅色的嘴喙,羽翼為鮮豔的黃綠色,外型美麗可愛。相思鳥的鳴叫聲細小但很悅耳,夫妻恩愛,飛行時雙棲並飛,同進同出,棲息時亦形影不離。
每到秋天,鄉人就會架設羅網捕捉相思鳥,拿到市場去賣,讓喜愛相思鳥的人買回家後,養在雕刻精美的鳥籠裡欣賞。這種鳥籠很特別,籠內分為兩格,只要鎖住其中一格,將一隻關在籠裡,另一隻放出籠外,放出去的那隻便不會飛遠,更不會飛走,只會在籠子左右上下飛翔盤旋,不久後還會自動飛回籠子裡。
養相思鳥的人,其實就是利用鳥的恩愛之情,知道牠們不會留下伴侶獨自飛走;但若其中一隻身亡,另一隻則會悲鳴而死,和傳說中的比翼鳥習性很像。
鶴子曰:「《情史》云,紅蝙蝠,出瀧州,皆深紅色,唯翼脈淺黑,多雙伏紅蕉花間。採者若獲其一,另一不去。又嶺南有紅飛鼠,出入必雙,獲其一,必雙得之。」周索《孝子傳》裡也記錄下「蝯」這種善於攀援的小獸,能在空中轉輪,雌蝯若為人所補獲,終不獨生。唉!如此蠉蜎微物,能知「一與之齊,終身不改」的義氣,令人讚歎!
鶴子感慨賦詩曰:「朝朝暮暮苦相思,思到魂銷欲盡時;心有千行萬行淚,何能說與主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