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定農委會主委的陳武雄表示,「不適合拿種糧食給人吃的農地,來種能源作物給機器吃」,他表示,我國糧食自給率雖達七成,但小麥、麵粉與飼料玉米等有缺口,尤其飼料玉米九成都仰賴進口,未來要鼓勵農民善用二十二萬公頃休耕地轉作飼料玉米,而非發展不符經濟效益的生質能源。
筆者贊成陳武雄的策略,台灣地狹人稠,可耕作土地有限,應降低農地廢耕比例,但近年來,農村廢耕比例卻增加,農委會輔導種植能源作物的成效也不彰,如何提高利用率,以糧食為主、能源作物為輔的種植策略,以滿足糧食作物、能源作物的需求,的確是農委會的要務。
雖然細節還有待研究,但筆者認為,民以食為天,農地還是以種植糧食為主,至於生質能源作物,則應採用替代方案。
因為,農委會輔導種植大豆等能源作物成效不彰,等於浪費公帑,如果陳武雄要實施以糧食為主、能源作物為輔的政策,必須研究適宜本土農業環境的作物,而非仿效地大人稀的國家,種植玉米、大豆,如此才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