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壇心語】孩子,我希望你快樂又堅韌!

文/林文瑛 |2023.01.12
1721觀看次
字級

文/林文瑛

報載教育部被要求研議高中以下學生的「心理因素病假」,因為有些大學已實施此制度,當學生覺得「心情感冒了」,可以請假調適身心,無需證明,也不列入出缺勤。老師們聊起此事,莫不異口同聲:「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小孩心理脆弱,很容易受傷。」

明明時代在進步,教育在變革,為什麼「時代不一樣」成為年輕人心理脆弱的原因?明明輔導體制強化再強化,為什麼青少年自殺與憂鬱症比率近年不降反增?明明為孩子設「安全角落」是希望他們安全、快樂,為什麼孩子反而更脆弱、更不安?

著名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海德特在《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一書中指出,這是大人們過度強調年輕人的脆弱,想盡辦法保護年輕人遠離所有想像得到的危險,處處避免讓他們「感覺不舒服」,以致年輕人對於情緒安全過度敏感,因而大人更相信他們需要保護,年輕人變得更加脆弱的惡性循環結果。

某次婚宴上聽到一位母親分享祕訣:「我教女兒,只要碰到不想做的事,就堅持三不:『不知道、不會做、學不會。』保證不會受委屈。」我忍不住問道:「當年伯母也是這樣教你的嗎?」她差點翻白眼:「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小孩吃不了苦。」

時代是不一樣了:有學校認為學生被當,可能帶來壓力風險,因此規定不及格比例的上限;有研究生家長出面向老師求情,理由是孩子最近心情不好;有大學應學生要求,允許課程上了半學期還可棄選,免得造成創傷;有家長向學校抗議,孩子在夏令營沒玩到某項遊戲,感覺被孤立……這些清單可以源源下去,它們反映了海德特所說的現象:大人們預設孩子是脆弱的,因此必須出手保護他們的安全。

大人改變教養方式,幫孩子擋掉各種風險,的確讓孩子的環境變得更安全、更舒適。然而也因為這樣,孩子逐漸失去能夠鍛鍊克服困難的能力與勇氣之機會,連不具真正危險性的情境也無法適應。面對壓力的恐懼被放大,孩子可能開始相信自己脆弱、需要受保護,以為躺平了,就有人擋住風雨;躲起來,煩惱就會消失。

有些父母怕孩子無聊,不是買一堆玩具,就是幫他們安排滿滿的活動。事實上,所有情緒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無聊」是對周遭失去興趣,生活缺乏目標所產生的情緒。要幫助孩子克服無聊,該做的是協助孩子發展好奇心,讓眼光所到之處充滿新奇、趣味,而不是替孩子決定時間怎麼過。

老師與家長都用心良苦,以孩子的最大利益為念,但教養上卻會面臨兩種相反的意識形態與風險,一種是講究紀律和傳統,導致僵化和對立;另一種是個人至上、安全第一,導致自我中心和脆弱。然而,希望孩子享有自主與快樂,既不是讓孩子免於紀律,也不是讓他們沒有壓力,而是要讓孩子有機會體驗自律所帶來的自由,以及克服困難所帶來的快樂。

我們不要忘了,每個孩子都得為成年之後的人生做好準備。因此,成長過程的挑戰深具意義,孩子面對挑戰的信念與態度,決定他們未來的高度。希望孩子真正快樂,就不要為他定義快樂,為他畫定舒適圈,而是讓他探索自己想要的人生;希望孩子堅韌,就不要走在他前面,為他披荊斬棘,而是讓他有面對挑戰的機會。

相信孩子自己有改善環境的能力,給孩子挑戰冒險的自由,創造孩子發展韌性的機會,才可能讓孩子無論何時、何種情境,都能以積極正向的態度,傲然迎向大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