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15】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62 如何安住身心 2-2

星雲大師 |2022.12.27
2375觀看次
字級
讀書是為了明白事理,明理之後再用心讀書,便能把書讀好。圖/道璞

文/星雲大師

我覺得大善根、具福德因緣的人,才能安心住在佛光山。如果不能滿足目前環境,不能安住於此,再怎麼念佛,也不可能往生極樂淨土;善事做得再多,也不可能升天,因為你是一個永遠不能滿足的人。《維摩經》說「隨其心淨,則國土淨」,你們大家曾檢討自己的心與常住在一起嗎?

修養德性 弘法利生

心中有了煩惱時,何以沒想到去拜佛、念佛、誦經、靜坐,使煩惱消除掉?本山也有不少徒眾,因身心不能安住,而出走他方。但是,出去的人,走得出這個大門,卻走不出自己的良心。這裡有一個方法對治煩惱,當煩惱來臨時,你打自己的耳光,罵你自己:「沒有師長的存在,不知慚愧,沒有志節。」這樣打自己,罵自己,就可以消除煩惱。

本山在各地有幾個別院、分院,每當調換職事的時候,沒有人能出調當別、分院的住持、當家。有時候也想將就調派個人出去算了,但是想到本山徒眾雖有這許多人才,卻老是為煩惱所支配。

而我們要的是健康的僧寶去弘法利生,如果派出去的住持、當家,其本身都不健康,就如人帶著有細菌的身體,尚會傳染他人,何況做住持、當家,如何負起荷擔如來家業的重責呢?因此,我在這裡順便說一下,大家要好好地修養德性,只要你具備條件,要做當家、住持,馬上有你的分。

發心辦道 不計個人

徒眾:如何安住身心?我覺得可以從念佛、拜佛、誦經中,消除業障而安住身心。如能進一步發大心、立大志,為常住、為眾生服務,則更容易安住身心。



所謂「發大心,立大志」,就是有遠大的眼光,非凡的抱負。

一個人能夠為辦道而發心立志,精進不懈,則人我執著的些許小事,又有何放不下?我對佛教抱負著滿腔的熱忱,我對弘法事業有著深遠的理想,可是,我卻常因志同道合者在哪裡,精神上感到寂寞。

不錯,你們同我不是師生關係,就是師徒關係;雖然佛光山有這麼多人,可是,你們自問一下,你們和我真的志同道合嗎?我們互相的思想溝通了嗎?我們彼此對於未來的理想,有了一致的看法,要去實現它嗎?

讀書明理 健全思想

因此,我覺得一個人,都有對自己加以了解的必要。比如自己不會讀書,就應該先學習做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要明白事理,而會做人的人,一定明白事理;明理之後,再用心讀書,就能把書讀得好。

而對於服務的態度,我覺得應該是:凡分派給你的職務,當先以常住的需要為前提,不應該先考慮自己喜不喜歡。妄想紛飛,自私心太重,就不容易安住身心。



徒眾:我認為要能不自卑,就能安住身心。



所謂「偉大」的後面,是包含著多少的辛酸與犧牲。儘管別人一直往高位站,總有一天,會輪到你自己。

孔子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有沒有地位,不是問題,是怎麼樣使自己有地位,才是應該要好好想一想的問題。

一個人如果自己量力不能領導別人,那麼,就應該接受別人的領導。如果自己既不能領導別人,而又不肯接受別人的領導,這種人就無可救藥矣。

因此,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訓練自己的思想,使之健全,才能夠使自己安住身心。(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