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公社教學 恐「僅供參考」

蔡仁榮(高雄市/教師) |2008.05.01
597觀看次
字級

九五暫行綱要新科目「公民與社會」將列入九十八學年度大學指考科目,教育部日前突然透過各縣市教育局,轉發有關該科的教學調整方案,臚列「必教之基本及進階內容」,及「斟酌教學」部分。

筆者認為,教育部此舉顯示已體察教材份量過重的事實,可是,在升學壓力下,恐將淪為「僅供參考」。

「公民與社會」在杜部長及各大學人文科系教授加持下「鹹魚翻生」,但因內容既深且廣,面對諸多專有名詞與重要概念,筆者不僅備課時格外戰戰兢兢,更要蒐集可能考題供學生練習,壓力不言可喻。

九五暫綱出爐之際,教育部曾舉辦分區座談了解基層意見,與會者無不砲轟,直指教科書不是「研究論文」,必須考慮學生起點行為及授課時數(每周兩節),無奈答案不是「教授有所堅持」,就是「帶回去再研究」。如今,新課程已實施一年半,教育部才以一紙公文通令各校,可依註記符號擇要授課,不僅緩不濟急,更予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慨嘆。

何況,「份量或有過重之嫌」難道僅有「經濟與永續發展」單元嗎?其他必修的三單元就沒有問題嗎(如第三單元法律篇,教師趕課「忙」,學生學習更「茫」)

?尤其,若內容涉及基本定義與作法,或前後連貫的概念,「與單元無直接相關者」部分,教師可「斟酌教學」,但如論及「財政政策」,怎能不知意義?如何能略而不談成本效益分析?「生產與經濟發展」能不論及生產函數?「永續發展」又豈能視而不見強、弱永續性?所以,相信沒有老師誰敢拿學子前途開玩笑。

教育部如真的認為「公民與社會」科必須調整教學,大可三年後大改版,或在命題上斟酌,以能測得高中生「基本社會科學知識」為原則,至於「有所教,有所不教」的部分,也許是教育部美意,在「考試領導教學」下,恐將徒具形式,還是免了吧。

蔡仁榮(高雄市/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