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要求名嘴教授每月只能上節目四次,超過要報備。該校名嘴教授藍綠都有,其中常上「大話新聞」的徐永明,砲轟是箝制言論自由,揚言不惜申請釋憲。
雖然東吳校務會議未通過此案,但仍引發討論,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說,教授有授業、解惑和作研究的義務,行有餘力,再上媒體針砭時事,盡知識份子的責任,「說得好不好,可接受公評」;文化大學說,原則上不會管制教授在外的言論,但希望教授多花一些心思在教學研究上;台北大學也指出,只要老師在校的本職做好,就會充分尊重在外的發言評論。
這些說法都有「只要做好自己的教學、研究本職」、「行有餘力」的但書,可是我們看到部分名嘴教授,天天上電視,而且不只一攤,請問他們「授業、解惑和指導作研究」的時間還剩多少?
有評論認為,「教師在外發言,沒有影響正常授課;教師的表現好壞,自有一套評鑑制度」,有沒有影響授課,不能以評論者一言定尊,也許該問問學生,並拿出評鑑制度來檢視。
還有評論認為,即將出任閣揆的東吳校長劉兆玄主導這項提案,是想打壓批藍教授,「國民黨把手伸進大學、媒體,企圖堵塞民主自由的空氣,建立更為封閉的權力獨大體系」。
把校園規範扯到箝制言論自由、政黨陰謀,恐怕言重了。教授受媒體青睞,是因學有專精,但他們卻是經濟、財稅、健保、政治、國際關係等無所不談,他們如此博學嗎?我想沒人相信,所以東吳限制每月只能上節目四次,其實很好,讓其他教授上節目,談他們專長領域的議題,較能切中時弊,才是觀眾之福。
有電視節目製作人表示,「未來會開發新的來賓名單,或許可藉此邀請社會各階層具代表性人物,或市井小民上節目」,這樣的反應,比起扯到言論自由、政黨陰謀,更有學者高度,值得鼓掌。
張中和(台北市/講師)
東吳大學擬規範「名嘴教授」上電視評論節目次數,我贊成這個作法。
雖說教授在課餘上電視節目評論時政,是個人自由,但如果天天上電視開講,能有時間研究學術、專心做好正職嗎?就曾有教授被控訴為了上電視,上課經常遲到,甚至停課,還要求研究生接受媒體採訪,影響學生受教權利。
而且教授是要授業、解惑,學術研究也應中立,不能太涉入政治,希望名嘴教授能自制。
飛鴻(台北市/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