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美綺
周末全家人決定到海邊走走,到了目的地打算先找個地方祭五臟廟,這樣才有體力等到夕陽。靠海最近有兩家小吃店,我們選了不用排隊的店家。
吃到九分飽時哥哥開口問:「你們喉嚨都沒有覺得沙沙的、怪怪的嗎?」我們只顧著吃還真的沒有感覺,然後發現哥哥的嘴唇微微的腫了起來,怎麼會這樣呢?搞不清楚狀況的我們趕緊上網查看是不是食物過敏?果然現有的徵兆都像極了過敏,還好除了喉嚨不舒服跟嘴唇微腫之外沒有其它不適,所以決定先看看過敏症狀會不會慢慢消退。
於是我們按計畫到海邊、踩了浪花、看了夕陽,其間沒有再發生其它異狀,美好的午後就在夕陽落下後告一段落。
半夜哥哥開始睡不著,微微發燒,谷歌說這也是過敏可能發生的症狀之一,於是我們沒太在意,想著休息夠了,明天一早就會恢復原狀。
沒想到,天亮了,燒卻沒退,我們意識到該快篩看看了,而最不願意發生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硬生生的兩條線躺在眼前,這時候要做什麼?該做什麼?能做什麼?趕緊預約視訊門診,趕緊聯絡老師,趕緊將上學途中的弟弟叫回,還要趕緊聯繫公司……一下子好多事要處理。
要怎麼做到最佳的隔離?對於住公寓的人還真是一大難題。盡量避開可以避開的,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接觸,盡量的消毒,一切就是盡量了,只希望其他家人可以順利過關。突然間生活型態非變不可,突然間彼此只能在各自的獨立空間。
原本吃飯時間是一家人坐在餐桌分享的時候,家人透過短短的時刻分享今天發生的事或是想說的話;原本睡前的抱抱道晚安也為了避免接觸而省略了,大部分的需求都是透過電話聯絡:原本好好的生活,現在卻只能在各自空間各自珍重了。最終同住家人還是沒有躲過這個難纏的病毒,既然都發生了,也只能接受了,既然都中了,就省去了隔離,大家可以再次在客廳團聚了。
疫情都這麼幾年過去了,最終還是沒能撐過這一波的感染,家裡的咳嗽多重奏此起彼落,傳聞中的長新冠難免讓人憂心,只期待人類最終將能與病毒和平共處,讓生活恢復該有的秩序跟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