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詩閔
小時候吃過的味道,是會一輩子記得的味道。
我的母親是北部人,父親則是南部人,故鄉是一切因緣的起頭,讓他們在飲食口味上大不相同,也讓我體驗了南部與北部的各自美好,我跟著家人看似五花八門的飲食,一點一點咀嚼出南北交織而成的台灣滋味。
從小在北部吃番茄,綠皮大番茄只有在母親做菜時才會看見,煮熟變成番茄炒蛋之類的菜色。在南部則體驗了古早味的吃法,南部人會將綠皮大番茄細細切片,將醬油膏、糖粉、甘草粉、薑末混合調勻成沾醬,更講究的也有些人會添加桂花醬,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氣讓沾醬味道更有層次。
南部的老牌冰店,菜單上常有醬油番茄切盤,成為南部冰店的經典菜色,比如高雄七賢三路老店「高雄婆婆冰」,這個外地人到高雄很少錯過的朝聖地,番茄切盤也是招牌之一。
台灣美食是錯綜複雜的地域與歷史融合交會的結果,為什麼南部有番茄沾薑末醬油這種奇妙的組合?這種吃法的由來眾說紛紜,到底哪個說法是真的也很難確認。聽過一種版本的說法是荷蘭人將番茄帶入島嶼種植,台灣人一開始吃到番茄,不習慣番茄的味道,於是混合傳統去腥的蒜泥、薑末吃,誤打誤撞,沾醬與番茄的味道居然很合拍,使得醬油番茄切盤成為眾人喜愛的吃法。
第一次體驗南部在地吃法時,吃之前覺得有點可怕,必須克服恐懼感。細細地咀嚼,慢慢地吞嚥時,帶給我剎那的驚嘆。吃番茄沾又甜又辣又鹹的醬汁,雖然有點另類,但很特別,習慣之後會漸入佳境。
南北不同的料理風情,存在不一樣的精彩,替生命帶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