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夯 世足賽球衣 海廢穿上身

文/淳恩 |2022.12.17
11103觀看次
字級
由100%海廢寶特瓶製成的「海廢PET瓶粒」及「PET破碎瓶片」。 圖/廖禹婷

文/淳恩

已進入冠亞軍之爭的世界盃足球賽,阿根廷、西班牙、德國等國家隊球衣,就是來自台灣的再生纖維且含海廢成分。另有業者開發出全球第一雙海廢全循環拖鞋「新國民藍白拖」、海廢寶特瓶……完全是充滿草根文化「台灣製造」,更彰顯循環經濟的價值。

由100%海廢寶特瓶製成的「海廢PET瓶粒」及「PET破碎瓶片」。 圖/廖禹婷

海廢產品多達18項

環保署兩年前開始推動「海廢標章」,2021年底,首度對以海廢為原料的企業及再生產品,給予「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認證,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已有7家企業的18項產品獲得這項認證,其中就有不少產品是:把海廢「穿」上身。

明年上半年,環保署計畫把海廢標章,列入回收基金的綠色費率對象,讓採用海廢再生原料的業者,享有回收處理費率優惠。獲標章的產品也會列為政府優先採購的環保商品。

至少得含20%海廢料

2020年,環保署展開與7個離島及臨海縣市環保局及民間紡織業者合作,推出原料含96%海廢寶特瓶的「潯寶衣」,為台灣海洋廢棄物循環利用揭開序幕。2021年4月,環保署正式發布「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推動作業要點」,規定產品只要含有20%以上的海洋廢棄物原料,經驗證後即可取得海廢產品標章。

環保署之所以將認證門檻設定在20%,是因為海廢來源供應不穩定,若未來海廢回收量能提高,認證門檻有機會再提高。這也帶動不少開發團隊,目前積極進行集資計畫,除了預計捐贈部分所得,更將舉辦多場全民淨灘,並承諾會以3倍價格收購拾荒者的寶特瓶,促進海廢與陸上寶特瓶的循環。

環保署2021年首度正式授予包含宏恩塑膠、寶綠特、耐斯企業及台捷精密4家企業旗下的13件產品「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圖/環保署提供

浮球保麗龍皆可用

不可諱言的,解決海廢問題最好從源頭減量著手,至於回收海廢轉進循環經濟,則是源自於「碳中和」的概念,讓海廢變身再利用。而常見的海洋廢棄物中,除了常見的塑膠,廢棄漁網、浮球、保麗龍、蚵殼等也都可以製成海廢產品。

事實上,使用回收塑膠製成產品已是國際趨勢,許多國際大廠也正朝「2030年使用100%回收塑膠為原料」目標邁進。

由休閒鞋品牌馳綠國際旗下品牌「22製夢所」開發的「GreenPlax 新國民藍白拖」,號稱全球第一雙海廢全循環拖鞋,每雙鞋體由5個海廢寶特瓶、3個回收牡蠣殼及部分環保EVA材料再生製成。為了達成「在地全循環」,團隊使用的海廢寶特瓶,除了來自台灣在地,也在台中建置產線以建構本土綠色供應鏈。

容器兼具美觀環保

美妝保養品牌「綠藤生機」旗下洗髮精容器「綠藤生機海廢瓶器」是綠藤生機首件驗證海廢來源、回收、處理到製成洗髮精容器等程序的完整溯源產品,也是國內首支取得海廢標章的洗髮精,當中包含33%由廢棄漁網製成的再生塑膠,以及67%rPE再生塑膠。

綠藤生機旗下的海廢瓶器包含33%由廢棄漁網製成的再生塑膠,以及67%rPE再生塑膠。 圖/廖禹婷

綠藤生機創辦人兼營運長廖怡雯指出,製成海廢瓶器的廢棄漁網來自於梧棲漁港,回收後須經歷清洗、裂解、再處理、造粒到吹瓶等流程。其中,將海廢再生料與一般PE再生料結合是最困難的步驟,最終決定採用33%海廢,是希望能兼顧瓶身外觀、品質的穩定度,「讓消費者不只因環保而支持,看到的瓶器更要是美的。」

熱裂解轉化廢漁網

國內還有一家長期投入化學性回收的業者「海神全球公司」,採用「熱裂解」技術將廢漁網轉化成可再使用的「再生碳黑」並運用於煉鋼。據悉,國內化學性回收技術已經成熟,針對物理性或機械性回收都無法再利用的廢棄物,如受汙染的資源或是混雜各種不同材質、難以區分的塑膠碎片等,都可藉「化學性回收」處理。

塑膠本來就是由原油精煉而成的產品,因此海神還將廢塑膠垃圾透過化學回收轉換成「超低硫燃料油」和「熱裂解油」,等同於將塑膠轉換回原油階段。

海岸常出現大量海洋廢棄物。 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海廢藍白拖由5個海廢寶特瓶、3個回收牡蠣殼及部分環保EVA材料再生製成。 圖/擷取自募資計畫網站

減廢料目標百分百

這兩種循環產品,「超低硫燃料油」可作為傳統重油和燃料油的替代品,降低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空汙氣體的排放;而「熱裂解油」則可再度成為塑膠化學原料,製成全新的再生塑膠。海神公司也預告,明年要為旗下再生油品申請海廢標章,持續推廣海廢的多元運用。

除了海廢,國內製造業一年約使用2.7億原物料,全國共產生3000萬噸廢棄物,其中占2000萬噸的事業廢棄物,已有85%被循環再利用,其餘1000萬噸的家用廢棄物,也有高達60%獲得利用。據估計,每年回收處理業產值高達400億元,還可帶來1200億元的環境效益,環保署的終極目標,則是達成100%回收再利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