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失恆 海膽將海藻林變荒漠 文/淳恩 |2024.07.21 語音朗讀 213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海藻林像密集而生的海帶叢,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 圖/123RF 紫海膽啃光加州外海的成片海藻林。圖/123RF 窒息海藻嚴重威脅夏威夷Kaneohe島海底的珊瑚。圖/123RF 小沙魚在海藻林間悠遊覓食、進行日光浴。圖/123RF 魔鬼海膽的長刺可長到30公分長。圖/123RF 海藻林是許多海底生物共同的家。圖/123RF 海膽的棘刺看來嚇人,其實成分和蛋殼差不多。圖/123RF 文/淳恩全球暖化及捕撈過度,導致海洋生態失衡,目前各地爆發嚴重的海膽危機──有的地區「窮得只剩下海膽」,有的地方卻「幾乎把海膽全吃光了」,究竟這種廣泛生長於全球各海域的棘皮動物門海膽綱的生物,有什麼本事可以把海底森林變成為「荒漠」……又到了開放採收澎湖馬糞海膽的季節了,但澎湖當地保育團體卻不斷呼籲:「請為馬糞海膽留一線生機」,畢竟,饕客口中的「膽」其實是公母海膽的生殖腺,吃了就等於斷絕了馬糞海膽延續下一代的機會……相對於澎湖公民團體為海膽請命,屏東小琉球的肚仔坪潮間帶,卻被形容「窮得只剩下海膽」,整個潮間帶因為遊客踩踏過度,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如今只剩下為數眾多的海膽和共生動物海參,不但礁岩上的藻類被海膽啃食一空,礁岩也被破壞碎裂,變成一片荒地……巨藻帶來豐富生態系雖然絕大多數海膽只吃藻類,但因全球暖化讓海膽移居新天地,加上過度捕撈海膽天敵,導致生態失恆、海膽泛濫,其後果非常可怕。澳洲東南方的塔斯馬尼亞島海域原本長滿海藻林,據說只要在海面上踩著巨藻,就可以橫渡海灣到對岸。而這些根部在海底的巨藻,最長的可以長到60多公尺,每天能長30~60公分,很容易長成一大片,在海底形成海藻林,林中生態系豐富。海水暖化海膽大移居然而這些海藻林,近年面臨了致命性的麻煩,專家監測發現:原本生長在較暖海域的長刺海膽(外號「魔鬼海膽」,刺長30分公),因為塔斯馬尼亞島周邊水域近10年間升溫了1.5℃,導致不少長刺海膽大量移居此地。對長刺海膽來說,塔斯馬尼亞島附近的巨藻,實在是太豐盛了,身強體壯之餘,海膽大量產子,小海膽出生後加入「伐木」的行列,海藻林迎來更大的浩劫,甚至讓塔斯馬尼亞島東南海域一半海藻林消失,有些海灣損失了95%以上的海藻林,徹底變成了「Urchin Barren」(「海膽荒漠」)。咬斷根部海藻漂走了嚴格說來,巨藻其實不算是被海膽「啃食一空」,因為海膽是底棲生物,只能從海底的巨藻根部開始啃食,但一旦啃斷巨藻的根部,整條巨藻就會因為身上原本為能挺直往上長而生的小氣囊,輕飄飄順著洋流漂走了,海膽只好接著啃食下一棵。也可以說,就因為海膽致命性的飲食習性,在短時間內便毀滅了成片的海藻林,不但讓海底一片光禿禿,原本生活於海藻林間的各式各樣魚蝦貝類、浮游生物,也全部消失了。海膽天敵其實並不少海膽難道沒有天敵嗎?答案是:海膽的天敵還不少,海獺、魚類、海星、龍蝦……都是牠的天敵。海膽的刺看起來很嚇人,其實它的成分是碳酸鈣,和蛋殼相類似,又細又容易折斷,所以不少海生物都不怕海膽。例如一種叫星斑叉鼻魨的河豚,最喜歡吃海膽,張嘴就咬,一口一個,完全沒在怕的。還有一種扳機魚,則會連殼帶刺一起把海膽吞進口中。至於在塔斯馬尼亞塔附近,海膽最大的天敵就是岩龍蝦。因為岩龍蝦身上的殼比海膽還硬,完全不怕扎,可以放心接近海膽。生物對治盼恢復生機也因此,有百年以上校史的塔斯馬尼亞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家組成一個團隊,從數年前開始培育及四處搜羅一度因捕撈過度瀕絕的岩龍蝦,而且專選體型巨大,至少10斤左右,甚至20斤以上的(一般市面常見個體多為2、3斤,最大也才5、6斤),至少已有幾十歲的巨型岩龍蝦,派牠們到海底出任務,清除愈來愈多的長刺海膽。團隊指出,之前因岩龍蝦過度捕撈,才使海洋生態失衡。根據澳洲海洋監測顯示,海膽氾濫的地區,岩龍蝦只有自然水平的10%左右,因此塔斯馬尼亞大學才展開投放岩龍蝦的項目,希望靠恢復岩龍蝦數量,讓生態達到平衡。在每次投放數十隻到數百隻岩龍蝦後,果然不負眾望看到了成果,海藻林消失速度變慢,海膽數量也不再增加。雖然塔斯馬尼亞島周邊海域,一時間尚難恢復海藻林舊觀,但海洋生態學家相信假以時日,海藻林有望重新恢復生機。吃光海藻也能立大功海膽當之無愧是海藻林的第一剋星,但海膽也並非一無是處。1970年代,一種東南亞海藻被引入夏威夷的Kaneohe灣,原本是希望成為經濟作物,結果變成入侵物種,長滿了海底,嚴重破壞當地珊瑚礁,並因此被稱之為「窒息海藻」。2005年, 美國的環境保護人員製造了一種類似真空吸塵器的裝置 用來清理這些窒息海藻,效果相當不錯,每小時能吸入360公斤藻類,很快就能清理一大片珊瑚礁,可惜的是,這種吸塵器無法吸出礁石縫裡的海藻,所以隔不了多久,海底又長滿了窒息海藻,清除工作始終沒完沒了。研究人員想著:或許可以利用海膽吃光藻類。他們先培養出大大小小的海膽,2011年開始陸續投放到Kaneohe灣,結果很快就看到效果,窒息海藻明顯減緩了生長速度。研究人員從一開始的每年投放1000隻,到後來每年投放了十幾萬隻,截至2020年12月止,大約已有60萬隻海膽被投入灣中。預計到2025年,就能清光所有的入侵海藻,這件事,終於讓海膽家族光榮的「小兵立大功」啦。 吃乾抹淨 順便趕走天敵美國西海岸加州外海原本也有海藻林,自從2014年以來,也幾乎被海膽禍害光了,大片大片的紫海膽,就像海底蝗蟲般,把巨藻吃得一乾二淨,原本生活在這兒的肉食性魚類都游走了,導致海星大量氾濫,把當地殘羹剩飯也一掃而光,此處海底徹底變成名符其實的「荒漠」。當地原本有一種生物──「南方海獺」,可說是紫海膽的第一天敵。南方海獺完全不怕海膽的棘刺或貝類的硬殼,所以數百年來,海獺及海膽的生態一直很平衡。可惜18、19世紀,因商業捕獵,南方海獺瀕臨滅絕,一度只剩下50隻左右,後來經過保護才逐漸恢復到3000隻。雖然海獺數量多了,但因為海藻林此時大多已被海膽啃食一空,只剩下沒有隱蔽效果的稀疏巨藻,所以即便海底滿地都是紫海膽,卻因為海獺可能在覓食過程,引來掠食的大白鯊和虎鯨,誤把海獺當海獅進行攻擊,海獺完全沒膽子去撿海膽,只敢安分守著河口低鹽沼澤過日子。換句話說,當海膽把海藻林吃得寸草不生後,順便也把天敵給趕走了。看來,加州的海膽危機,短時間內仍難以解決。 前一篇文章 隱身高手 貓頭鷹 離奇藏身 下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3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4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5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6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2025.08.1507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08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2025.08.1509蔬食族營養健康滿點 補充蛋白質、鐵、B122025.08.1410社會光明面報導獎揭曉 參賽數創高2025.08.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灣是蛾類王國飛天小龍蝦 不是蜂鳥 是天蛾奇特而神祕的白化動物 作者其他文章健康意識高 運動職類趁勢而起巴克幫 培訓再送養 浪浪零退養退休教練 助人找到人生願景搶占 AI 職缺 人人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