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工研院
文/DV
你一定知道味精是什麼東西,是一種半透明的白色結晶體,美食中不可或缺的特殊添加滋味,但是一開始味精並沒有被歸納進我們所識別出的酸、甜、苦、鹹四種主要味道之一,後來才經過分子生物學,醫學、心理學各領域全部給予認同,味精的這種鮮味才被定為基本味覺中的第五種味道。
但是味精為什麼能讓食物嘗起來鮮美?它究竟是一種什麼物質?讓我們一起來理解。
鮮味獨特 首推味精
味精的發現是由日本科學家池田菊苗教授,在1908年發現了紫菜湯裡有獨特味道,於是著手從日本海帶中成功萃取出來的結晶化合物,結果證明是谷氨酸,品嘗了這些結晶物,他發現一種獨特的鹹味,因此池田菊苗將這種物質命名為「鮮味」(日原文為:うま味)。
接著池田博士很快將分離出來的晶體申請了一項專利,創辦了日本知名食品公司「味之素」, 以一種易於使用的形式生產鮮味,也就是味精(谷氨酸鈉)。次年,味之素集團即開始在日本市場推出味精。
水解提取 細菌發酵
谷氨酸是食品,同時也是人體中最常見的氨基酸之一,它是一種蛋白質所合成氨基酸,在人體中被用作許多代謝過程的組成部分,作為中樞神經系統中主要的神經遞質之一,對大腦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更令人驚訝的是,人乳中谷氨酸的含量非常豐富,含量是牛奶的10倍,谷氨酸除了負責神經遞質,也為嬰兒的粘膜提供免疫力,還是氮的來源。
製造提取的谷氨酸,最早是透過水解麵筋的提取小麥蛋白而製成的,接著在1930年代開始轉向從大豆中提取味精。到了1960年代,生產轉向甘蔗等原料的細菌發酵轉化製成,過程就和奶酪、酸奶和葡萄酒的生產方式非常相似,從味之素集團製造味精至今,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如今在世界各地的廚房櫥櫃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那麼,味精也是你家的必備調味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