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地獄回來的人」 柏楊走完傳奇一生 對台灣人權貢獻良多 以歷史眼光洞見未來 遺憾世人沒從歷史學到教訓
曾在白色恐怖時期入獄多年,幾乎被槍決,因而被日本作家引用日本諺語,說是個「看過地獄回來的人」的知名作家柏楊,昨天病逝,結束傳奇一生,走完一條災難奮鬥的路。
為柏楊執筆回憶錄的周碧瑟,在寫作時常把筆放下來,凝視著柏楊,嘆息說︰「您的災難,怎麼沒完沒了?」柏楊曾寫過:「我滿身都是傷,想要突破自己好困難。舔傷也不是都能舔到的,但我還要飛。」
他常提到在綠島的「往事」,稱綠島人權紀念碑為「落淚碑」,因為在白色恐怖的年代,有多少母親為囚禁在綠島的孩子長夜哭泣。
正是因為被關、著作被查禁、被長期跟監的自身遭遇,使柏楊積極推動人權,透過言教、身教,致力於人權教育與文化培養,並落實在生活中,全力推動「人權婚禮」,鼓勵夫妻相互尊重,一九九四年進而擔任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創會會長,對台灣人權事務貢獻良多,被稱為「人權鬥士」、「臺灣的魯迅」。
柏楊最後的作品是為在大陸出版的《柏楊曰》作序,結尾他說:「不為君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廉頗雖老,風骨依稀。
柏楊曾獲聘總統府資政,但去年底被陳水扁總統一席「戒嚴說」,氣得病倒住院,馬英九去探視,無法言語的柏楊透過夫人張香華說,非常欣賞馬英九的正派,張香華說
:「他(柏楊)也非常憂心,希望像唐太宗一樣,你能有一個魏徵能夠講一針見血的話。」
有個魏徵講一針見血的話?不正是馬英九逐漸碰到的問題?難怪有人說喜鵲已多,要當烏鴉。柏楊以歷史的眼光,果然洞見未來。
在中國歷代五百多位帝王中,柏楊最推崇漢高祖劉邦、符堅、唐太宗李世明和康熙,其中對劉邦評價最高,以「天縱英明」形容,認為過去幾任總統沒有劉邦的智慧,沒有劉邦「無可無不可的大度」。
柏楊認為,很少人會從歷史學到教訓,這是他看世人最大的遺憾,值得大家思考。
牟金馨(台北市/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