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日前因無法案可審而停開三天院會的立法院,昨天以同樣理由再度停開院會。
立法院近年來的表現不但荒腔走板,甚至被批評為社會亂源之一,本以為人數減半後立委會「知所警惕」,想不到新國會才開議沒多久,就已連續上演兩次「停會秀」,看來立法院減半的還有議事效率。
藍綠陣營對「無案可審」而停會的原因,互踢皮球、相互指責,綠營立委說,國民黨在程序委員會,把民進黨提出的法案統統擋下來,是「一黨獨大」惹的禍;藍營立委反駁,是因政黨輪替,行政院不積極推動法案的緣故,而且許多法案都十分重大,必須謹慎討論處理。
兩大陣營都有理由,但真的沒有法案可審嗎?眾所皆知,總統大選前吵得沸沸揚揚的「中選會組織法」、「陽光法案」等,都可以協商討論,為什麼會說無案可審?當國人都在「歡喜看未來」之際,希望立委也能振奮,拿出效率和效能來。
吳嚴(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