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大國攜手 減少化學品用量

編譯/潘楠慕  |2022.12.11
2672觀看次
字級
紡織品加工過程使用大量有毒化學品。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在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主導下,孟加拉、印尼、巴基斯坦和越南政府決定加入一項耗資四千三百萬美元的聯合計畫,共同打擊紡織業的化學汙染,妥善管控和減少使用危險化學品。

UNEP指出,這四個國家的紡織產業合計聘僱逾一千萬名勞工,且占全球服裝出口的近一成五。然而,紡織產業創造的經濟利益,是以環境為代價。

紡織產業使用的聚酯纖維,是以高度能源密集型工藝,將化石燃料加工而成的合成塑料纖維,生產過程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另外一項紡織原料棉花是天然的植物纖維,但棉花生長過程中使用的化肥和殺蟲劑,同樣會製造溫室氣體,這些化學物質洩漏到環境中,會破壞生態系統,降低土壤品質,並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另外,紡織產業每年消耗約八百億升水,包括纖維生產、染色和洗滌階段。更令人擔憂的是,紡織業占工業用水汙染的兩成,如果不對廢水進行處理,漂白劑,染色劑和防水劑等化學物質最終將進入當地的水系統中。這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及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被稱為「永久性化學品」,無法自然分解,會持續在環境中積累,造成肝臟損傷、腎癌和新生兒先天缺陷等問題。

UNEP官員陶尼(Eloise Touni)表示,紡織產業是多種永久性化學品的主要用戶,汙染當地和全球生態系統。他指出,雖然各國政府已通過公約,同意在全球範圍內禁止使用最有害的化學品,但產業價值鏈仍持續使用數千種危險化學品,如PFAS。

UNEP發現,紡織重鎮東南亞國家是化學品汙染的最大源頭,一方面是此區的勞動成本較低廉,吸引許多業者在此設立工廠,另外則是這些地區的法規較寬鬆,且許多政府以經濟發展為優先,忽視環保議題。

為了管控並減少化學品的使用,UNEP爭取全球環境基金(GEF)提供資金支持,促成孟加拉、印尼、巴基斯坦和越南參與一項為期五年的計畫,讓這些國家的紡織產業政策與國際規範一致,包括供應鏈透明度、化學品管理和生態創新投資,以及職業健康和安全,逐步淘汰PFAS和其他有害化學品。

陶尼表示,最新計畫將為這些國家的中小企業和製造商提供技術支持和設施,提高他們對危險化學品的知識和管理,最終目標是在生產過程中消除最有害的化學品。

巴基斯坦紡織品製造商Interloop的永續部門主管亞齊姆(Fauz Ul Azeem)表示,UNEP的計畫能幫助紡織業掌握環保法規的趨勢以及如何避免業務受影響,並了解遵循環境法規最終將可帶來長期利益。

巴基斯坦官員也表示,巴國非常樂意參加UNEP的改革計畫,履行環境保育的國際義務,「我們了解,紡織業對水、生態系統、人類健康和氣候的衝擊,這個計畫能幫助紡織業減少汙染,並進入新市場,以實現永續成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