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知】福建土樓(上)

文/陌上君 |2022.12.09
2003觀看次
字級
圖/Ming

文/陌上君

2008年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福建土樓」,被稱為「神祕的東方古城堡」,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建築」。

根據統計,這個「山村建築」總數約有3萬多座,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保存最好的在福建西南山區,所以才被稱為「福建土樓」。

目前中國最古老的土樓已有1200多年歷史,最早的土樓有方形、宮殿式、府第式等,後來還有圓形、八角形等幾十種各式土樓。福建土樓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欄杆式、雲南一顆印,並稱漢族5大傳統樣式住宅。

這些享有國際盛譽,具有特色的土樓建築,是因為數千年來先民歷經戰禍、天災肆虐的動盪,沿著黃河、長江等流域輾轉遷徙,不得不構築出來的建築物。西晉永嘉之亂(西元4世紀)拉開千百年來先民不斷舉族遷閩避禍的序幕,而他們的後代,在福建西南山區發揚光大。

土樓所使用的夯土板築技術,早在4000年前就已廣泛應用於城牆樓閣,其原型來自於唐代的兵營、城堡和山寨,是自唐以來閩南地區「外寇之出入,蟊賊之內訌」環境下的建築;明代(14~16世紀)中期後,國家無力維持地方社會秩序,百姓為了自保,又紛紛開始興建土樓聚居生活,直至清、民國漸趨成熟,一直延續至今。

福建西南山區地勢險要,人煙稀少,盜匪、野獸出沒頻繁,因此構建齊聚族人力量、共禦外敵的集體自衛性建築便是不二之選。基於此,福建土樓或依山勢,或沿溪流,以地理環境布局,就地取材,利用未經燒製的生土和木結構結合,再以夾牆板夯築而成至少兩層樓以上的房屋。居住和防禦功能齊全,風格古樸,又能與青山綠水相映成趣,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景觀環境。

一座土樓可同時住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眾多族人又分成許多家庭,大家同舟共濟生活在一起,可以說是儒家文化的真實體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