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要閣員下鄉long stay,他說:「每個部會首長,都要下鄉長住,這是要了解基層困難,方式不拘」。他是在「北區教育座談會」上,拋出各部會首長下鄉長住的想法,希望政務官能去了解民眾實際需求,而不要只在辦公室裡做決策。
我們支持馬英九的主張,因為民主政治本就是要回應人民的期待,唯有了解不同行業、區域的綜合需求,才能掌握施政脈絡,避免盲點。
馬英九這個主張有兩個背景淵源,一是學習蔣經國上山下鄉,結交民間友人,探求基層百姓疾苦的作法。在馬英九的心中,蔣經國是人不是神,他從不把蔣經國神化;但是他懷念以前那一個滿懷希望的時代,那時代雖然已遠去,但是時代的精神卻長存,立志要效法蔣經國的雄心,台灣才能更上一層樓。
二是他競選期間下鄉long stay的感覺,他與人民共生的大呼吸,在鄉間修行,與善同行,他看到了台灣的美麗、聽到了台灣的和善與最真實的聲音。因為走透透,所以心透透。
不過我們必須提出不中聽的逆耳之言,不是所有的閣員都需要下鄉long stay,不要讓下鄉成為一場政治秀;事實上,全世界也沒見閣員全部都要常常下鄉long stay,讓首都鬧空城計。
平衡城鄉差距,多關注宜花東,憂心南台灣的空洞化,將自己融入台灣的山川水土與豐厚人情,明白地方的善良與熱情,都是極重要的事,但很多事不是靠下鄉就可以達成的。
台灣近年受到政客的挑撥,形成了看不見的「南北戰爭」,為了籠絡人心,所以很多活動都搬到南部去,例如五二○的國宴就是一例。這些本無可厚非,更重要的不是表面上的一些活動移往南部或東部,不是靠下鄉long stay來收攬人心,而是在實質上真正的解決問題,真心的平衡城鄉差距。以蘇花高而言,不論建不建,都應該給人民一個明確的交代,這才是責任政治,但是現在竟然一切退回原點,難道將國慶煙火搬到花蓮施放,就可以彌補了嗎?
所以閣員下鄉,我們極力贊成,但是不能弄成作秀,每位閣員都要常下鄉就是作秀。八部二會中,只有教育部、內政部真正有下鄉需要。其他十八個直屬機構,也只有衛生署、環境保護署、農業委員會、文化建設委員會、勞工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體育委員會、客家委員會有需要下鄉long stay。
各部會執掌不同,要不要常下鄉,應該視情況而定,業務上若有必要可以去住。盼所有新任的部會首長,不必為了住而住,不必為了博取名聲而住,在本職工作上帶給人民福址,證明馬上就會好,才是最重要的事。
多傾聽老百姓心聲、多了解民間疾苦、多貼近台灣土地、做為施政的參考,是極好的事,也可多宣導政府政策,一舉數得,但是分寸要拿捏得恰當,不要變成作秀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