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新內閣人事一一公布之際,南橫公路末班公車也已穿過神木群,消失在雲霧中,全程二百五十七公里、台灣里程最長的偏遠公車台東—天池路線,終於在二十三日停駛。公路總局今天將召開檢討偏遠路線整併審查會,其中會有二百五十多條的路線提出來討論。
有關偏遠路線的交通問題,去年中就有多條路線醞釀停駛,雖然最後在民意的反彈和行政院的介入下,停駛風波暫告一段落,但是今年以年,已有近四十條偏遠路線停駛。依據統計,公路總局所轄管的客運路線約有一千二百條,其中約有五百七十條是接受政府補貼的偏遠路線;依照規定,一天行駛六班次以下,載客在一公里五人以下,就可申請減班或停駛。
在台灣小客車和機車大量成長,幾乎家家戶戶皆有車的情況下,只有少數無車階級的弱勢族群以搭乘客運做為對外唯一交通工具,這些人以需要就醫的老人和每日通勤上課的學生居多。
公路總局長陳晉源表示,現在要檢討的就是一些比較沒效益的路線,這些偏遠路線所補貼的經費比民眾搭計程車的費用還高,所以如果業者符合申請條件,公路總局「沒辦法」不讓他們停駛,目前只能盡量協調能不停則不停。
公路總局編列的公路客運偏遠路線虧損補貼金額,今年增加到七點二億元,相當於業者需求的八成;而上半年的補貼款原本在六月發放,為避免業者墊款,也將提前於本月底發放。
但是業者不堪虧損,還是一一宣布停駛,例如國光客運去年就把在宜蘭縣境代駛「宜興客運」的路線停駛、減班,部分偏遠地區路線從原本每天的十八班車,路線整併後一天只剩下六班車,嚴重影響學生上下學與民眾通行權益。
再如台北縣三重客運公司所屬「公西—台北北門」、「林口—八里」、「八里—板橋」及「三峽—台北」等四條路線,也因營運績效不佳,該公司在營運期限屆期前申請不再續營,將於五月一日起停駛。
為了因應客運停駛偏遠路線,一些偏遠鄉鎮編列經費,購置中型巴士自行營運管理,但是以十公里路線預估,每年司機薪水、油耗與維護費須花費一百二十萬元,這些財務已有問題的鄉鎮公所是否有能力長期經營,值得持續關注。
新政府的首波內閣名單已公布,其中交通部長由有交通行政經驗的毛治國擔任,我們希望在新政府極力開拓兩岸直航的同時,也能夠對台灣偏遠地區的交通給予適度的關心。提供人民一個便捷的交通網和行的便利性,是政府基本的義務與責任。
相對於北高兩市已擁有便捷的捷運系統和綿密的公車路線,這些偏遠地區的民眾只是冀望一個可以基本對外交通的需求而已。所以,本著照顧弱勢族群和縮短城鄉差距的政策與目標,我們希望新政府的相關單位,能夠思考偏遠路線客運停駛的問題,以積極的心態規畫出一個符合人民需求的方案,不要只以經費來做唯一的考量,而是要不計成本,讓人民有基本對外交通的便捷性為主要目標,才符合一個現代化國家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