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小徑上的〈齊柏林飛坪〉裝置藝術。圖/丹青
齊柏林空間位於得忌利士洋行後棟倉庫。圖/丹青
文/丹青
有「一代空拍大師」美譽的齊柏林,以搭直升機拍攝台灣的山谷、地景、公路、河流、生態而聞名。二○一三年,其紀錄片代表作《看見台灣》在戲院公開上映,因片中揭發日月光半導體工廠在高雄市後勁溪排放大量廢棄汙水,引發社會關注,不但使台灣政府與民間開始重視環保與生態問題,也讓台灣民眾看到台灣的美麗。
齊柏林曾說:「因為空拍,我把視線延伸到城市之外,看見了土地,也看見了破壞。我認為,所謂的愛就是一種默默的陪伴守候,不管是對家人,還是這片土地。」那幾年,他幾乎成了守護台灣生態環境的代表人物。
然而,二○一七年六月十日中午,他與團隊在《看見台灣II》勘景途中,所搭乘的直升機不幸墜毀在花蓮豐濱鄉附近山區,齊柏林、助手和機師三人全數罹難。為了紀念齊柏林並延續他看見台灣、守護家園的理念,不但成立了「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舉辦過多次展覽活動,並透過八千零五十二位共建人響應籌募,於淡水興建了紀念園區。
「齊柏林紀念園區」其實共包括三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齊柏林空間」,位於「得忌利士洋行」後棟倉庫,展示齊柏林的空拍照片、影片、暗房設備、沖洗器材,以及罹難時飛機上的遺物。
隔壁小公園則設置了「柏林小徑」,提供休閒、散步的戶外空間,並擺設有藝術裝置〈齊柏林飛坪〉,延續齊導飛閱博覽山海天田的精神。隔鄰一樓的「齊空間」是間咖啡廳,同時販賣相關文創紀念商品,二樓則為齊柏林基金會與數位典藏區。
相鄰的三處展廳與戶外空間,帶領民眾緬懷一代空拍大師,期望他對台灣這片土地的關愛,猶如一粒麥子落地,隨著他的逝去,未來有無數的麥子因此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