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罰應區分 良性非洪水猛獸

夫子(台北市/教師) |2008.04.25
556觀看次
字級

報載教育部委託進行國中體罰調查,結果全國二十五縣市的體罰平均值為百分之十五點八。

體罰原就是備受爭議的話題,這項調查結果再度提高社會關注,但服務教育界的我認為,體罰應區分為「良性」和「惡性」,前者並非洪水猛獸,在兩害相權取其輕下可被接受,後者則絕對禁止。

「零體罰」理論上可能,但短期內很難達成,與其讓老師綁手綁腳、動輒得咎,不如引導老師棄「惡性體罰」而就「良性體罰」,所謂「良性體罰」是用心良苦、一切為學生好,不能造成學生身心創傷,並事前先約法三章,事後要安撫,使家長和學生能體察老師的苦心。

教育部曾訂定「暫時性疼痛」的處罰規定,這是務實的作法,但因無法抵擋社會輿論的壓力,不久就退縮,反而造成家長和學生氣焰高張,老師只要稍有動作就被控體罰,因此老師紛紛採明哲保身,不敢管、不願管、不想管,頑皮的學生幾乎快要爬到老師的頭上了,再任由這種情況惡化,教育前景實在堪憂。

「玉不琢,不成器」、「教不嚴,師之惰」,西方諺語「閒了棍子,寵壞了孩子」,台灣也有「也著捶,也著糜」的諺語,都告訴我們一個硬道理,要嚴格督促、軟硬兼施的教育孩子,只有愛的教育,沒有鐵的紀律,將會使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教育不像教育。

夫子(台北市/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