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搶資源垃圾打架 竊取零件廢料 影響治安 應實施委外清運 並制定配套措施 以制度照顧弱勢民眾
高雄縣岡山鎮近來出現十多組「攔截回收族」,每天在各鄉鎮垃圾清運定點守候,或騎機車循回收車路線,先攔截民眾要交清運的資源垃圾,清潔隊的資源回收量因此減少,和去年同期相比,約減少百分之二十一,甚至有人晚上駕車進入鳳山市清潔隊,竊取零件廢料。
這種「攔截回收族」愈來愈多,甚至為爭奪大打出手,他們多數環境不佳,變賣攔截的回收垃圾,每月可有五、六千元收入,勉強過活;這種現象反映了景氣差,連垃圾也變黃金。
「攔截回收族」雖不違法,但搶資源垃圾,甚至打架,畢竟不是正常現象,也影響治安,建議恢復曾試辦過的垃圾委外清運,制定配套措施,以制度照顧弱勢民眾。
環保署在民國九十四年曾執行「住家垃圾委外清除計畫」,遴選高雄市、台中市、屏東縣滿州鄉、桃園縣新屋鄉試辦,委託民間公司代行清除垃圾,原定試辦三年,但執行一年就夭折。
家戶垃圾委由民間公司清運,很多先進國家都這樣做,以桃園縣新屋鄉為例,試辦期間節省半數人力(五十人),加上中央一年補助八百萬元,人事經費減少很多,多餘的清潔員移撥馬路清掃等業務,贏得鄉民好評。另外,清運廠商車輛須安裝衛星定位系統,對管理垃圾車清運路線、作業時間、防止夾帶,效果非常好。
不過,有些鄉鎮外包後,解雇清潔隊的臨時人員,成為另一個難題,因為他們也是中低收入戶,按日計酬,休假日沒錢,只希望養家餬口。
新政府雖要拚經濟,但中低收入戶不可能「馬上」變有錢,因此,環保署若再實施委外清運,應仿效樂透由殘障者銷售,要求清潔公司需雇用一定比例的中低收入戶,以照顧弱勢,當然,清潔隊的臨時人員也應納入。
章青禎(高縣岡山/社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