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總統馬英九受邀參加外資論壇,演講他的經濟政策,強調將以愛台十二項建設等四大策略,達成「633」的目標。
目前政府財政帳面赤字四點五兆元,加上公務人員退休薪資等隱藏性負債八點五兆元,總共達十三兆元,因此外界質疑,要如何籌滿愛台十二建設的四兆元,但馬英九堅持要兌現競選支票。
我不得不擔心,在嚴重的財政惡化問題沒解決前,馬英九堅持以擴大公共支出,達成預期的經濟成長目標,恐怕會變成嚴峻的挑戰,雖然馬英九表示將會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的產業,尤其是服務業,以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但台灣以製造業創造經濟奇蹟後,就停留在代工的角色,服務業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極低,顯示台灣產業一直未轉型。
而且,以「羊毛出在羊身上」與「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觀點來看,愛台十二建設完成後,恐怕人民也必須繳納更多的稅金,若是無法達成預期的經濟效益,政府反而要背負更龐大的赤字。
建議新政府放棄由政府舉債的公共建設,對外招商以BOT進行,重新制定獎勵投資辦法,鼓勵民間與外資投資各項內需經濟,可減輕政府債務負擔,及降低政府刺激內需經濟的成本;此外,也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將製造業轉型為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阮肇(台南市/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