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吉祥】 千鉢文殊 諸佛導師

 |2022.11.06
26880觀看次
字級
敦煌莫高窟361窟中唐壁畫:千臂千鉢文殊圖。圖/微信旃檀精舍

文/本報綜合報導

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出現一種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圖像——千臂千鉢文殊菩薩像,因為千鉢文殊圖像與之前就已經出現的千手觀音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這種千臂千手的菩薩手中持的是佛鉢。

中唐密教盛行,伴隨著五台山文殊菩薩信仰的興盛,因此出現一種造型類似千手觀音的千鉢文殊,而與之相應的《千鉢經》卻並非譯自梵本,而是中土所造之經。

從探究佛鉢、釋迦牟尼佛及文殊菩薩三者的關係,發現其中蘊含的信仰及思想,是促使文殊手持佛鉢的主要原因。千鉢文殊的形象流行時間並不長,大約從中唐到五代及宋,之後就逐漸稀少、鮮見。

敦煌莫高窟第159窟:中唐文殊變圖像。圖/微信旃檀精舍

千臂文殊為何持鉢鉢


千鉢文殊圖像及《千鉢經》出現的時間,大約在西元703年左右,其基本思想可能與千鉢文殊是同時產生的,經本的成形亦與千鉢文殊相去不遠,因為千鉢文殊形象能被當時的社會認同而流行,是需要佛經的依據和支持。

佛鉢是千鉢文殊造型的重要象徵,但在這些研究中,都未提及為何手中所持的法器是佛鉢,而不是其他器物。在菩薩設置象徵法器時,理當遵循、吸納佛經教義,而不是隨意安置,《千鉢經》雖然是中土所造的「新經」,卻成為這尊菩薩造像創作的根源。

千臂千鉢文殊造像

千臂千鉢文殊,其形像類似千手觀音,只是千手觀音每一隻手的掌心是一隻眼睛,而千鉢文殊的千手中則是拿著佛鉢。莫高窟有千鉢文殊的洞窟有17個,中唐有5鋪:238、258、288、360、361窟;晚唐有4鋪:14、54、144、338 窟;五代有4鋪:99、120、205窟,以及西千佛洞16窟;宋代有2鋪:172、380窟;西夏有2鋪:30、460窟。保存千鉢文殊像比較早的5個中唐窟,時間在吐蕃統治的後半段前期,即9世紀初至西元839年之前。

千鉢文殊所持的法器稱做佛鉢,形狀類似大碗,是佛教僧侶吃飯的用具。圖/微信旃檀精舍


莫高361窟的千鉢文殊,是時間較早且較有代表性的一鋪。此鋪千鉢文殊位於361窟東壁南側,文殊菩薩雙跏趺坐於蓮花台上。文殊主體部分一面四臂,其中兩臂當胸,右手托佛鉢,鉢中有坐於須彌山上的釋迦佛,左手做安慰印。另外兩臂至於腹前,雙手托鉢,鉢中佛像與上同。文殊頭戴寶冠,冠上化佛,頭後有圓形但頂部尖狀的頭光。身披瓔珞、天衣,背後為千鉢手。

持鉢文殊菩薩由來

千鉢文殊中的佛鉢與文殊有何關係?一般對文殊手中的持物,最熟悉的莫過於經夾和劍,宋延一法師《廣清涼傳》云:「此是諸如來般若波羅蜜,能破諸怨敵,滅罪中為最。故文殊菩薩左手持梵夾,表般若體,自性清淨;右手持釰,表般若用,斷除眾生煩惱怨敵。」時至今日,佛教顯、密系統中文殊的標誌物也仍然是梵夾與劍釰。

五台山顯通寺千鉢文殊殿的千臂千鉢文殊菩薩像。圖/微信旃檀精舍

依據唐代《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經》記載:如來在百寶摩尼寶座上,共毘盧遮那如來,於金剛性海蓮華藏會,同說此經。……於中有大聖曼殊室利菩薩,現金色身,身上出千臂千手千鉢,鉢中顯現出千釋迦,千釋迦復現出千百億化釋迦。是故此經可視為千臂千鉢文殊的起源。

但在唐代,對於千鉢文殊的造型來說,千手文殊手中是持物是不會是隨意選擇的,一定會對關於文殊的經典記載進行考據,因此從經文教義和當時的佛教背景,選出了普遍認為最適合千手文殊的持物。

文殊菩薩放鉢供佛

千鉢文殊所持的法器稱做佛鉢,形狀類似一個大碗,在佛教中是僧侶吃飯的用具,特別是早期佛教,僧侶實行托鉢乞食的生活,用的就是這種大碗。釋迦牟尼佛住世時,也是使用這樣的鉢進食。

但在佛教典籍中,佛陀的鉢頗具神異色彩,例如成道時四天王獻鉢,四鉢共成一鉢;佛陀以神通力降服火龍,將其化至鉢中,收服迦葉及五百弟子皆成沙門;又如教化鬼子母的故事,這正是後世佛畫「揭鉢圖」的由來。凡此種種,關於佛鉢神奇事蹟的記載,在佛教典籍中不少,但佛鉢能獨立發展成一種信仰,此類神異事蹟當為首要原因。

敦煌莫高窟144窟,唐壁畫千手千鉢文殊經變。圖/微信旃檀精舍

文殊菩薩 諸佛本師

西晉之後譯出的《佛說放鉢經》對文殊師利、釋迦佛和鉢三者關係有詳細說明。經中記載佛陀過去為一長者子,當時文殊菩薩拿百味飯食讓他供養佛,也因供佛的功德而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最初發起無上菩提心的恩師。

又《佛說放鉢經》云: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眾生者,皆文殊師利之恩,本是我師。……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文殊何以故,在佛前不成佛耶?佛言:文殊深入善權,廣化眾生,故未取道。

綜觀而論,之所以讓千手文殊手持佛鉢,裡面蘊含著極深的佛教思想義理。佛鉢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典型的代表器物,讓文殊菩薩手持佛鉢,必定有其中的因緣典故。

這與唐以後逐漸興起,至中唐五代極盛的五台山文殊信仰密切相關,其實眾所熟悉的「五台山圖」中新樣文殊也無一不是。其背後所帶出的佛教思想、觀念,乃至佛菩薩造像的改變,均是佛教在中國化過程必然出現的結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