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四不

星雲大師 |2006.01.26
1557觀看次
字級

現代人相當重視人際關係的處理,包括親子、夫妻、朋友、職場、師生之間等等,社會上也提供了各種人際、情緒管理訓練。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和人相處,彼此就是有緣分。如何經營一份好緣分,有以下四點:

第一、不虧人:人與人相處,難免有所不公與欠缺,在吃虧時不計較,可以累積人生的經驗;從吃虧中不比較,可以學會處世的退讓。鮑叔牙肯吃虧,不但交到一位好朋友,自己也流芳萬世;哲學家蘇格拉底臨終前,猶不忘記虧欠鄰人一隻雞尚未償還。一般人大都不願意「吃虧」,其實喜歡占便宜的人,到頭來是真正吃虧的人。
第二、不昧心:任何人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但不能不怕自己的良心,不能不怕因果報應。古德云:「誠者萬善之本。」無論做什麼,縱使不能事事盡如人意,也要無愧於心。有些人昧於事理,為了個人私欲,不惜犧牲大眾利益,一旦讓人失去信任,自然沒有立足之地。因此,待人處世要不昧良心,才能活得心安理得。

第三、不欺瞞:現在是講究「透明化」的時代,凡事要能攤在陽光下,經得起別人的檢視。古人有「君子不欺暗室」之教,曾子也云:「十目所視,十指所指,其嚴乎。」一個人有「事無不可對人言」的坦蕩胸懷,不論臨眾或獨處,都能光明磊落、表裡如一,沒有半分偽裝巧飾,心地質直無曲,就能夠得到大眾信賴與尊重。

第四、不遮掩:人都會有所期望與追求,正當的欲求是被允許的。孔子言:「君子坦蕩蕩。」君子行事不遮掩,即使犯錯也不怕人知,因為他們有心改過,甚至慶幸他人知道,以此警惕自己不能矇混過關,自我欺瞞。因此,即使是一個平凡人,如果他的思想行為有如朗月入懷,光明徹見,所行所欲,沒有什麼不可告人之處,自然有他的人格與修養。

所謂:「勿計得失,應計善惡;勿計成敗,應計是非;勿計貶褒,應計心安;勿計收穫,應計耕耘。」為人之道要能知理、知事、知人、知情,不必患人不重己,應患己不重人。只要自己人格上養深積厚,人際間廣結善緣,堅守分際,自然會獲得別人的尊重。以上這四點為人四不,是重要的行事原則。

第一、不虧人,
第二、不昧心,
第三、不欺瞞,
第四、不遮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