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氣肅而凝,露結為霜」,霜降殺百草,歷經嚴霜拍打的植物漸失生機。今年霜降正值中共高層產生新的領導班子;感受到霜降的政治氛圍。
習近平展開總書記的第三任期,終結了鄧小平建立近四十年的政治慣例,對內突破領導任期制、集體領導制,對外則由「韜光養晦」轉向「有所作為」。大陸政府高層領導有兩任任期的法律規定,而黨內則僅是慣例,因此習連任總書記是打破由鄧所樹立的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慣例,而明年三月習能續任國家主席,則是因為已先行修憲取消「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的限制。
毛澤東說過:「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鄧小平亦批評:一個革命政黨,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中共二十大上大幅變革集體領導制,在「兩個確立」(確立習核心、確立習思想)要求下,權力中樞已盡是習家軍;目睹前總書記胡錦濤被架離閉幕會尷尬場景,呈現出世代交替下的政治冰冷現實。
「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是鄧小平在一九八九年六四之後遭到世界杯葛抵制而提出的外交戰略思想,江澤民、胡錦濤兩代領導人都延續了鄧的指示,到了習近平主政時期,對外轉趨強硬,他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展望今後大陸對外政策,不再消極「韜光養晦」而是積極「有所作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即直言「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在國內更加具有壓制性,在國外更加咄咄逼人」,此番言論預示美中互動不易平順。
「共產黨人是由特殊材料製成的」(史達林語),習近平亦稱「在二十世紀中國……湧現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製成的優秀共產黨人」,正因為局外人難以掌握什麼是「特殊材料」,以致外界預測高層人事全部失準,大跌破眼鏡。
習近平新時代打破舊制度、建立新慣例,在內部,用人首重忠誠,以能力為導向;在國際,以市場為導向,突顯中國市場龐大商機;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裡二十二次提到「鬥爭」,擺出勇毅態勢,迎戰美方來勢洶洶的科技冷戰;在兩岸,則以反獨為導向,保留武統選項。
隨著二十大閉幕、政局塵埃落定,國際已開始因應習近平絕對強勢領導下的中國新局。美國國務院、白宮相繼表達合作及峰會的可能性,列出在氣候變遷、全球衛生、禁毒和核不擴散等領域展開合作,並對於拜習二人在十一月印尼二十國峰會首次見面的可能性保持暢通聯絡管道。另外,亞非歐等國政要將相繼訪問大陸,顯示各國仍選擇與中國持續交往。國際更關心的是未來大陸經濟開放是否有變?由於習近平二十大報告多有政治、國安等內容,引來外界質疑經濟會否讓位政治?港股一度大跌千點,在在顯示市場信心薄弱。
「開弓沒有回頭箭」,習近平多次提及這句話來比喻改革,他在今年初世界經濟論壇視訊演講時亦重申「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至於能否因此而化解外界諸多疑慮,這要等到明年政府換屆,國務院新總理率團隊上任之後,情勢才會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