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蕭典義曾以親手打造的實驗課程,陪伴自己的孩子走過拒學時光,這些經驗讓他2020年創辦「Only實驗教育」;他將實驗教育結合地方創生、生涯探索教育,讓學生走訪不同商家、探索各行各業,從拒學、懼學成長到自學。蕭典義表示:
「教育不該有圍牆,要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
02
淡水商工主任曾才榮將技職精神融入國際教育,多次帶領學生到國外參訪;他自許「成為迷惘高中生的引路人」,放學後時常指導學生考證照或創業,讓孩子找未來的方向。從事教職30年,曾才榮始終秉持初衷:
「讓來到技職體系的學生,對於未來之路徬徨時,能夠有個方向。」
03
許多人對律師賴芳玉的印象,可能停留在許多知名藝人的離婚案件,實際上,她投入婦女、兒少等公民運動的時間更久、更長,而她律師事務所的收入,幾乎轉手就投入公民運動;賴芳玉在一件件的案例中,不只了解到社會樣貌,也逐漸體悟:
「人生不要過得太重,對許多人、事,也有更多理解、更多包容。 」
04
高雄行德宮被稱為「街友之家」,每天會為弱勢者提供一份愛心餐盒;83歲吳李春「阿春仔嬤」負責盛飯,81歲蔡珠「阿珠嬤」協助打菜,兩人10餘年來,不只以餐盒餵飽弱勢,也用滿滿的愛心溫暖大家。兩位義工阿嬤表示:
「只要還有力氣,就會繼續服務下去,做到不能動為止。」
05
「時間像鑽石般珍貴,分秒要善用」這句話,曾是岡山高中退休地理老師郭秋美的人生哲理,直到她因壓力過大,導致身體免疫系統出問題,讓她決定50歲退休,與丈夫以內門果園為基地,經營農場民宿,學會「60分生活」;如今的郭秋美表示:
「有壓力的事情不做,過去為了達到他人期待做到完美,但其實不用這麼累,對自己好一點最重要。」
06
馬來西亞藝人艾成8月離世,他和妻子王瞳原訂9月回家鄉舉行婚禮、度蜜月,最終僅剩王瞳戴著鑲有艾成骨灰的婚戒,走完蜜月行程,她10月舉辦EP發表會,希望讓更多人聽到艾成的創作;「現在很珍惜能呼吸的時刻,」王瞳說:
「明天不是我們的,你以為人生很長,其實變化無常。」
07
洪淑娟除了是執業超過40年的牙醫,也是肝病權威名醫許金川的妻子,她坦言自己是在「類單親」狀態,把孩子養大;中年後她學著放下家庭重擔,不只完成攀登百岳的壯舉,也重新拾起芭蕾夢,找回生活的自主和樂趣。洪淑娟認為:
「生命中不可能都沒有缺角,但你就是去看生命中豐滿的部分,也就無需什麼都追求完美了。」
08
平野顯子創辦美式甜點店「松之助」之前,過著「沒有自我」的貴婦生活,45歲她決定離婚,並獨自到美國學烘焙;一步步走到現在,她感謝生命出現的緣分,也感謝自己當時勇於踏入陌生世界、嘗試各種挑戰。平野顯子表示:
「重要的是遇到機緣就好好把握,不要忘記那種對新鮮事物怦然心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