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五千億元的大陸富豪參訪團來台,不但各媒體大幅報導,各地方政府也視為上賓。
在資本社會中,有錢人之所以會更有錢,關鍵在於「對錢的嗅覺靈敏」、「對錢的反應迅速」,以資金提前卡位,大陸富豪參訪團來台,堪稱是兩岸經濟開放的春江水暖「先知鴨」,象徵過去八年的鎖國政策將改變。
但台股的營建資產卻呈現利多不漲現象,這意味投機性的想像空間,已無法撐起股價,因此,究竟是大陸錢潮活絡台灣經濟,或是建商趁機炒作話題,頗值得思考。
陸資能否順利來台,牽涉中國大陸官方是否放寬外匯管制,而台灣政府如何周延規畫配套措施,以導引陸資活絡台灣經濟,更為重要,不能讓大陸熱錢來台,僅是投機性的炒房炒地,回顧一九九七年發生的東南亞金融風暴,肇因就是外資進入東南亞炒作房地產,政府不可不引為殷鑑。
而且,開放陸資來台購買房地產,會帶動漲價效應,加上通貨膨脹,恐怕會讓更多年輕人望都會區房子興嘆。
商人的腳步永遠比政府的政策快上幾步,更是升斗小民望塵莫及,政府欲藉陸資活絡經濟的方向正確,但是若不能妥善導引,不僅加劇社會M型化,恐怕還有熱錢退潮後,留下房地產、金融市場泡沫化的爛攤子。
吳庸(斗六市/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