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定外交部長歐鴻鍊主張「兩岸外交休兵」,不要互挖牆腳而做出不理性、浪費資源的事,讓部分國家兩邊討價還價。
台灣國際處境必須考慮兩岸關係,不能按傳統外交作為,這是不分黨派的共識,「金援外交」對兩岸都造成資源不當付出,台灣尤其沒有「本錢」,如果「外交休兵」達成協議,對雙方都有利,但問題是,如何找出讓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準總統馬英九認為,台灣是已開發國家,應該援助開發中國家,何況與友邦有幾十年的友好關係,必須也有義務持續合作,這當然合理,但應破除「邦交國數目」迷思,友邦若再無理需索,應予婉拒,不再浪費納稅人的錢,省下來的經費可以做很多事,譬如幫助貧窮學童、中低收入家庭、弱勢團體及老人照顧等。若因此斷交,也不必惋惜。
但更積極的作為是需要與大陸協議,不再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彼此不挖牆角只是基本作為,大陸應基於友善互惠,協助台灣加入國際團體,其中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入會是指標。
WHO是以追求人類最高健康水準為宗旨,並不涉政治,但在大陸運作下,台灣無法加入,不能參與國際衛生活動、合作與交換資訊,更被排除在全球防疫系統之外,如民國八十七年台灣爆發腸病毒,未獲得國際支援,獨力對抗病毒,導致八十名兒童喪生。
其實,不僅台灣需要WHO,WHO也需要台灣。台灣在生育計畫、疫苗接種及傳染控制,已累積豐富的公共衛生經驗與績效,值得與各國分享
;台灣的醫療技術水準更是先進,領先大陸二、三十年,新政府將推動醫療觀光,接納大陸人民來台醫療,台灣若能加入WHO,對兩岸人民的社會醫療、人道體系都有幫助。
中國大陸若再漠視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權益,只會嚴重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使兩岸漸行漸遠。
因此,我支持外交休兵,也盼中國大陸不再打壓,讓台灣早日成為WHO等非涉政治的國際組織會員,才能創兩岸雙贏。
崔志芬(高雄市/醫療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