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詠棠
十月初,母親友人的菜園朝氣蓬勃著許多生命力,我應邀前往參觀。到了棚架前,朝上一望,只見層疊綠葉之間,娉婷黃花,與那厚實莖蔓,相依相伴,果實低垂、花朵搖曳、葉子挺拔,更有一隻非洲大蝸牛埋伏在裡面。我果然是動植物盲,若無母親的友人提點,我還真是不知其所以然。
我們穿梭棚架間,步伐輕盈,像個訪客一樣,搜尋已成熟果實。雙飛蝴蝶在花叢徘徊跳舞,舞動的風微起,吹得花葉隱約騷動。絲瓜花,淺黃色;枝椏間天羅地網著蛛網。蜘蛛網被水澆灌,成排晶亮。蝴蝶愛花蜜,並不吃絲瓜;蜘蛛捕蚊蠅,也不會以絲瓜為主食。蝴蝶與蜘蛛,也像棚架間的訪客,短暫陪伴,匆匆而過,不會成為天敵。
母親友人剪下成熟絲瓜,一邊交代我們保存方法:「回家後以報紙包裹,再放入冰箱冷藏,絲瓜剛採收下來,至少可存放兩周。」母親則是對我來個補充教學,她說:「冰箱會吸水,絲瓜包裹報紙後,外面得再加封一層塑膠袋,果肉水分才不會流失。保存期限能延長,口感也一樣鮮嫩甘甜。」一邊拆下套袋打包好讓我們帶回家。有了套袋護持,絲瓜便能避開蝸牛的攻擊。
絲瓜若沒有採收,持續吊掛瓜棚上,很老很老的時候,果實就會成熟形成絲瓜絡,可以用來刷碗、洗澡。詩人陸游曾寫下《絲瓜》:「絲瓜滌硯磨洗,餘漬皆盡而不損硯。」可見得絲瓜用途廣泛,不僅僅只是能飽餐一頓的佳肴了。
我童年時常看母親植栽絲瓜,在外婆山屋旁的土地上,汗流浹背的搭起棚架來,她不曾使用套袋,總是讓絲瓜一條條原形畢露的吊掛。餐桌上,一盤盤青碧色的老薑佐絲瓜便出現了,餵飽我貧乏的兒時歲月;廚房裡,一片片絲瓜絡登場了,豐富我匱乏的廚房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