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花樹旁,也許能等到蝶兒來採蜜。圖/詠棠
洛神花可以食用的是紅色的花萼。圖/詠棠
文/詠棠
母親友人的農地園子並不大,但初來乍到的方向感使然,總有宛如走進一座迷宮的錯覺。母親向我的右手邊指去:「看啊!那是洛神花。」我轉頭看了看,形單影隻的一棵樹就種植在角落邊,不夠細心的人走過,很容易錯過,而忽略它的美麗與美好。現在正是開花的時節,花瓣粉白的佇立在陽光下,彷彿幾十隻粉白蝶,逗留在樹的枝椏間,伺機而動,準備著破空而去。
第一次看見如此完整的洛神花,我心裡想著:「幸好有媽媽的提點,否則錯過了此佳景,豈不遺憾了?」看了一會兒,看見陽光在花朵上照出的明亮,在地上照出的影子;影子不遠處的菜園,我剛才走過的地方,曾有成雙成對的蝴蝶,飛翔在西邊的草叢間,現在都不見了,心中霎時,沒來由的萌生了一層朦朧的想念。今日過後,我會不會也想念起這一樹的洛神花呢?
秋開洛神花,而洛神花樹旁,我等得到那蝶兒來採蜜嗎?臆測之時,忍不住吟詠起宋朝吳芾的詩作:「坐上花光欲照人,深疑花是洛中神。」我十分同意:「好花搭好詩,絕配。」只是聽說洛神花是英語(Roselle)翻譯而來,原產地為印度、馬來西亞、東南亞。千百年前的宋朝,看見的是今日的洛神花嗎?我不禁有些困惑,花與詩真與「洛神花」有關係嗎?怕是詩人只有其浪漫而無此之意了。
10月到12月開花的它,綻放時間短暫,花萼在花朵凋謝後會變厚。母親說我們吃的是花萼部分,用來煮成蜜餞或茶飲。我舉起相機向它致意,此刻,時光答答,不知不覺已來到日正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