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浦東美術館 擁抱上海最美風景

文/記者何欣榮、孫麗萍 |2022.10.22
4925觀看次
字級
藝術家蔡國強在浦東美術館展覽現場介紹作品。圖/浦東美術館提供
浦東美術館於2021年展出「蔡國強:遠行與歸來」,並同時舉辦多項國際級藝術大展。圖/新華社
浦東美術館面向黃浦江設置的「鏡廳」。圖/浦東美術館提供
浦東美術館展覽的大型裝置作品《鳳凰》。圖/新華社
2021年7月6日,浦東美術館展出英國泰特美術館的鎮館之寶《奧菲莉婭》。圖/新華社

文/記者何欣榮、孫麗萍

身處濱江一線,外灘萬國建築群盡收眼底;以東方明珠、浦東摩天高樓「三件套」為背景板,隨手一拍就是大片︱︱所有到過浦東美術館的人都會感慨,這「地位」實在得天獨厚。

「都說陸家嘴濱江是上海的黃金地段,浦東美術館所在的位置又是黃金地段中的『一排一座』。」浦東美術館董事長李旻坤說。

鮮為人知的是,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多年來,寸土寸金的陸家嘴金融城,竟然有一塊空地。它的地理位置令人叫絕:如果將陸家嘴視作一張探向黃浦江的「魚嘴」,這塊「空白」恰恰就是魚唇最中間、最精華的部分。

這方寶地怎麼使用,引起了各方熱烈討論。如果建商務辦公樓宇,租金、稅收自然不菲。但不能光算經濟帳,更要看社會價值、整體價值、長遠價值,服務人民群眾的公共文化需求,服務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最終,浦東新區確定: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的陸家嘴金融城,需要一座高品質、有內涵、瞄準世界一流的文化藝術場館。這塊核心寶地就此「一錘定音」︱︱打造一座占據陸家嘴C位、面向世界敞開懷抱的美術館。

二○一七年九月,浦東美術館啟動建設。二○二一年七月,開門迎客。開館一年多來,浦東美術館的累計客流量突破六十萬人次,最高日客流量超過六千五百人次。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的報告顯示,二○二一年,上海的九十六家美術館中,浦東美術館的觀眾人次已經躍居全市第三。「來上海看美展」成為市民美好生活和遊客體驗上海的優選。

來白盒子裡看大展

談及浦東美術館,人們的第一印象是它獨具一格的建築造型,方方正正像個「白盒子」。而浦東美術館的縮寫「MAP」,則蘊藏了更為豐富的意義:MAP,在英文中是「地圖」亦是「領地」。事實上,與上海最璀璨風景幾乎「無界」融合的浦東美術館,期待在黃金地段打造一方「藝術領地」,延展和豐富上海這座城市的萬千風情。

今年七月恢復開館以來,浦東美術館迅速調整好被疫情打亂的節奏,世界大展再度歸來。即將登場的兩項新展是「樂趣與智慧︱︱義大利當代設計」、「動感視界:來自泰特美術館的歐普與動態藝術館藏」。

「這次『動感視界』展覽,是浦東美術館繼開館大展『光』之後與英國泰特美術館的再一次重磅合作。整個展覽將展出近一百二十件藝術作品,囊括繪畫、浮雕、印刷、雕塑、裝置、視頻等多種不同媒介形式,幫助觀眾重新審視歐普與動態藝術。」浦東美術館展覽部工作人員馬珏介紹。

從藝術家蔡國強的「遠行與歸來」大展,到藝術家徐冰的巨型裝置作品《引力劇場》;從英國泰特美術館、西班牙米羅美術館到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從繪畫、裝置到雕塑……開館一年多來,圍繞「白盒子」內不斷「上新」的展覽,社交媒體上湧現出各種點讚、美圖、打卡攻略。

名家設計高標準建造

作為大陸美術館的後起之秀,剛剛滿一歲的浦東美術館,為何能吸引這麼多的知名藝術家、國際頂級美術館與之合作?

「浦東美術館建築外立面用的是啞光的白麻大理石,看起來非常素雅。館內的白牆,色調柔和舒服。這不是普通的白色,而是在正常白裡加了一點點灰,構成了浦東美術館特有的『呼吸白』。這種肉眼難以分辨的差別,可以完美襯托出藝術作品而不會搶鏡。」李旻坤介紹。

整個美術館內,還有不少橫框、竪框。透過這些框,可以看到窗外的不同風景,達到移步換景的效果。這種「框景」手法,使得浦東美術館和周邊建築產生了很好的互動和融合。甚至連美術館玻璃上的花紋裝飾,也都經過精心「計算」,當陽光投射進來,地板上會出現彩虹光譜,給人美輪美奐的藝術體驗。

更值得一提的,是館內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法國建築設計師讓.努維爾設計的兩個獨特空間:一個高達三十四公尺、跨越五個樓層的中央展廳X,兩個寬五十五公尺、深五公尺、高度分別為十二公尺和六公尺的鏡廳。中央展廳X的超高空間,讓許多藝術家在這裡揮灑想像力和創造力,展示獨一無二的作品。鏡廳則成了浦東美術館面向黃浦江的「門面」,不僅浦江江景在這裡一覽無遺,萬國建築群也倒映其中。即使什麼作品都不放,也有足夠的視覺震撼力。

名家設計、高標準建造、獨具匠心的細節、全館恆溫恆溼的「高級配置」,使得浦東美術館還是一片工地時,就有底氣和世界上最頂級的美術館洽談合作事宜。

「世界上的美術館很多,但鮮有像浦美這樣的美術館,將整個城市最美麗的風景都攬入『館內』,讓藝術和城市精神、城市氣質交相輝映。」有美術界專業人士評價,如果說武康大樓承載了上海的過去和記憶,浦東美術館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上海的當下與未來雄心。



無需仰視的「高大上」

藝術像呼吸、吃飯般輕鬆

「可以說,浦東美術館本身是一件成功的公共藝術作品,吸引觀眾紛至沓來。更為關鍵的是,一個旨在成為城市文化地標的美術館,不僅要有卓越的硬件設施,更需要世界一流的藝術展覽及作品來與之匹配。」藝術評論家徐明松說。

如何破題?浦東美術館是一個純粹的新館,沒有任何藏品。但建築本身體量很大,很「吃展品」。「基於此,我們決定走國際化道路,通過和全球的頭部美術館締結朋友圈,成為上海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新地標。」李旻坤說。

泰特美術館、凱布朗利博物館之後,義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一系列合作計畫已經排上浦東美術館的日程。未來,會有更多的國際美術館把自己的鎮館之寶和中國「首展」放在浦東美術館。

對學生發任務卡

儘管大展不斷,浦東美術館堅持「一票通行」的政策。觀眾買一張票,至少可以看兩到三個大展,相當於每個展只要一張電影票的價格。藝術大餐背後,「政府補一點、國企貼一點、觀眾付一點」的模式逐漸成熟。

「經常有人問,高大上的藝術展適合普通觀眾嗎?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完全看懂展覽,但我們希望每個人置身館內,哪怕是拍照打卡,都能感受到美的意境。」李旻坤說。

剛剛開館時,浦東美術館是一個星期休息一天,現在是全年運營,沒有閉館日。考慮到浦江夜景很美,浦東美術館從去年年底開出夜場。館內的二維碼可以免費掃碼來聽,蔡國強、徐冰都是原聲導覽,「就好像藝術家本人帶你去看展」,李旻坤介紹。此外,浦東美術館還在大力開發文創產品,包括文具、背包等,讓觀眾把「藝術帶回家」。

公眾教育也是浦東美術館的重要功能。今年暑期,圍繞「徐冰的語言」、「水之域」等展覽,浦東美術館給前來參觀的中小學生發放「任務卡」,鼓勵孩子們在觀展的同時尋找「任務卡」上的答案。這類互動活動很受歡迎,甚至陪同參觀的父母比孩子還踴躍,在美術館內留下了許多溫馨難忘的場景。

藝術融入我們生活

在大量的網民留言、觀眾點讚中,最讓浦美人難忘的是什麼呢?今年七月一月,浦東美術館恢復開放當天,一個男孩在奶奶陪伴下,成為當日首位到館的幸運觀眾。雖然當天下午他們就要乘飛機去廣州,上午還是掐準時間來浦美看一看。

「我想,這才是美術館應該追求的境界──讓每個人把進美術館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讓藝術融入你、我、他的生活,就像呼吸、吃飯那樣輕鬆、自然、快樂。這,就是一座人民美術館的終極理想。」李旻坤說。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