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閃耀台灣1860-1960》套書將百年前黑白史料照片修復上色,讓讀者認識腳下土地的故事;這套8冊鉅著的推手,是徐宗懋圖文館創辦人、文史工作者徐宗懋,儘管他必須賣掉過去收藏舊照片,來支撐出版經費,但徐宗懋認為:
「我看重的是長期發展,不在乎一時損益,若只看一時,很多重要的事,就不會有人做了。」
02
洪志杰從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曾擔任國會助理,17年前回到家鄉南投創辦「南投縣青年返鄉服務協會」,除了幫偏鄉學童課輔,也籌辦實物銀行照顧弱勢家庭;不少人無法理解「高材生怎麼做這個」,他卻甘之如飴,洪志杰表示:
「扶弱的過程中,看見社會底層有更多需要援助的人,他們窮困卻願意留鄉努力,我也想為他們和家鄉做事。」
03
陳韞玉2006年加入金城防火宣導義工的行列,參與眾多防火宣導勤務,每年協勤服務總時數常名列隊上前3名;她認為,宣導任務擔靠個人難以達成,只有增加團隊默契,才能順利完成、提升公共安全。陳韞玉分享:
「加入防宣義工,不僅能在閒暇之餘做對社會有幫助的事,也能讓自己擁有精采而充實的生活。」
04
彰化私立達德高商工教師黃子瑜秉持「做給學生看」的方式教學,例如在要求學生考證照前,他自己會先去考;黃子瑜從專業出發,開發出各種跨領域課程,協助學生建立自我認同、找到人生目標。他認為:
「要先了解學生需要什麼,再將其需要帶入課堂中、引發學生興趣,學生就會一起努力。」
05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神經內科醫師徐美欣長期守護受虐兒,2020年獲長庚醫院公益基金會董事長支持,在高雄長庚設立「兒童發展暨保護中心」;即使坐月子期間,她仍一邊餵奶一邊回覆卷宗,今年獲頒衛福部「紫絲帶獎」。徐美欣說:
「每個生命都是帶著祝福而來,沒有一個孩子應該躲在黑暗角落,期許自己成為點燈的人,為無助的靈魂帶來一點光。」
06
中國大陸四川甘孜海拔3700多公尺的塔公草原,有一名藏族僧人久美憑藉雙手,建起第一座圖書館;圖書館取名為「納朗瑪」,免費提供8000多本藏書,久美也會邀請講師來授課,希望能拓展孩子們的視野,他認為:
「世代生活在草原的孩子,有權看到外面的世界,然後找到自己的人生。」
07
三崙國小校長黃明旋服務已達30年,他利用學校地處濱海之鄉四湖的優勢,將課程融入海洋教育元素,讓學生學習貼切生活;儘管地方資源匱乏,他認為,孩子能力並不會比較差,只要有機會、持續給予鼓勵,他們就能發揮所長。黃明旋說:
「每次看到孩子改變,是令我最感動的事。」
08
美國知名戶外品牌Patagonia向來以環保行動聞名,9月將總價近30億美元(約新台幣963億元)的公司交付給「Patagonia目的信託」和非營利組織Holdfast Collective,來對抗氣候危機跟環境保護。創辦人喬納德(Yvon Chouinard)表示:
「現在起,地球是我們唯一的股東,所有的利潤將永遠用於拯救地球──我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