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1
10年前,黃隆献接下屏東縣枋山教育數位機會中心首任執行長;對電腦資訊外行的他從頭學起,引領長者和果農進入網路世界,並打造以生態保育為主旨的伯勞鳥生態展示館,讓社區獲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農村領航獎肯定。黃隆献表示:
「社區一天比一天好,是目標也是工作動力。」
2
溫櫻美投身教育界20多年,除了細心教導自己班級學生,課餘時間、寒暑假也會到偏鄉學校帶領營隊;2003年溫櫻美回到家鄉苗栗大同國小,影響千名偏鄉地區教師們,她認為:
「教育初心是堅持自己理念,以及保有為什麼當老師的初衷。」
3
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兼具美貌與演技,稱霸好萊塢將近40年,儘管影壇從來不缺青春臉孔,但今年55歲的她專注在自己身上、持續挑戰自我,參與不同角色的戲劇、電影演出。妮可基嫚認為:
「忘記過去,你永遠無法預測未來會怎樣,活在當下。」
4
美國新墨西哥州的蘇菲亞.科拉(Sophia Corah)18歲罹患圓錐角膜,被宣告失明;但她沒有自暴自棄,在大學結識丈夫克里斯汀.科拉(Christian Corah),也藉由手術恢復視力,克里斯汀說:
「我一見到蘇菲亞,就被她吸引了,她是個鬥士,永遠不會以失明為藉口。」
5
1971年,26歲的芮卡莎(Odette Aquitania Ricasa)從菲律賓移民到美國,靠著系統分析師和房地產仲介工作存錢,40歲開始四處旅行;今年8月77歲的她,完成走遍193個聯合國會員國的壯舉。芮卡莎分享:
「我熱愛挑戰,可能發生什麼事或遇見什麼人的未知性,可能性無窮無盡。」
6
有「黃色閃電」美譽的台灣保育動物黃喉貂,棲息地位於玉山群峰,生態紀錄近乎空白,生態節目《地球的孤兒》工作人員克服險峻地形,與研究人員逐一檢查自動相機,追尋牠們的身影;主持人白心儀希望能夠藉此提升大家對黃喉貂的關注,她認為:
「地球上,每一個動物都重要,每一個你,也都重要。」
7
布農族人伊藍.明基努安10幾年前,離開北部媒體工作,回到台東老家延平鄉上里部落,學習祖先與山林共融的智慧,打造民宿「卡米莎度樹屋」,並帶領年輕族人守護七里香、推動觀光。伊藍表示:
「不要怕回鄉沒事做,就怕你不找事做,唯有堅持自己信念,沒有事是做不到的。」
8
故事工廠舞台劇《四姊妹》是金鐘視后王琄首部執導作品,講述各自成家的4姐妹,在母親忌日相約回改建成民宿的老家,療癒彼此童年沒有癒合的傷;王琄希望大家看完離開劇場後,都能帶著「禮物」回去,她想傳達:
「誰都是帶著傷繼續生活下去,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因為不孤單,所以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