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上任不到一個月即推出五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案,由於通膨高漲,投資人擔心這項減稅案將助長通膨,促使英格蘭銀行加大升息力道,紛紛拋售債券與英鎊,導致股債匯市重挫。特拉斯為此,二度髮夾彎,並火速撤換財長;這項不當減稅案已重創她個人與保守黨的聲望。
面對能源危機與通膨壓力,特拉斯於九月二十三日宣布大規模減稅案,為高所得者與企業減稅,其中最具爭議的是將高所得者(年收入逾十五萬英鎊)的所得稅率從百分之四十五降為百分之四十,明年四月企業所得稅率維持百分之十九,而前首相強森原打算提高為百分之二十五。
特拉斯倉促提出最激進的減稅案,及能源補貼措施,宣稱可以振興經濟,讓英國邁向新時代。不過,這項減稅案沒有經過英國獨立機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審查,也沒有說明對國家財政的影響,因而引發投資人恐慌,造成金融市場大震盪。
由於民間反彈激烈,特拉斯在短短十天內政策大轉彎,先是撤銷對富人減稅的措施,維持高所得者最高稅率百分之四十五;接著又撤回對企業的減稅案,明年四月企業所稅率將上升至百分之二十五。
這兩項政策大轉彎使得特拉斯的威信掃地,不僅她的政施滿意度跌落谷底,保守黨的支持度也跌到歷史新低。
為挽救執政危機,特拉斯十四日緊急撤換財政大臣夸騰(Kwasi Kwarten),改由從政資歷豐富的杭特(Jeremy Hunt)接任,杭特先前曾擔任外長、衛生、文化大臣,也曾兩度競逐保守黨黨魁。夸騰畢業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為經濟史博士,父母來自西非迦納,為英國首位黑人財長,上任三十八天後遭撤換,成為第二短命的財長。令人訝異的是,夸騰畢業於名校,有亮麗的學位,卻端出禁不起檢驗的政策,令人扼腕。
特拉斯在通膨飆升的情況下,推出大規模減稅案,以刺激經濟,這樣的做法被投資人視為提油救火,與英格蘭銀行緊縮貨幣政策相衝突,推升通膨,迫使英格蘭銀行進一步升息,如此將加重企業與房貸族的負擔,也抵銷降稅的效果。最糟的是,政府必須擴大舉債,同時刪減公共支出來因應這項減稅案,而特拉斯並未向民眾清楚交代,於是引發外界質疑其能力。
英國推出減稅案,搞得天怒人怨,國際貨幣基金(IMF)罕見發表聲明,批評英國在通膨高漲之際,推出大規模減稅案不妥,會推升通膨。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英國原先的減稅計畫錯誤,不只我一人有這樣的看法」。
危機來臨,考驗企業負責人,也考驗國家領導人。決策者的決策失誤,小則弄垮一家公司,大則甚至使得國家向下沉淪。英國曾經是日不落國,如今已江河日下。特拉斯急著推出最大規模的減稅案,想討好選民,不過,這項政策未明確交代對財政的衝擊,極不負責。如此重大缺失,即使更換財長,也難以挽回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