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食情】餘甘子 印度聖果

文/童言 |2022.10.15
4529觀看次
字級
餘甘子中心有顆果核。圖/123RF

文/童言

一日差遣老公去亞洲食品店採買所需。回來後,他興奮地展示:「還買了鵝莓!」我朝晶瑩渾圓的綠果子瞄一眼,忍不住笑出聲來:「這是餘甘子。上次吃的時候,酸澀苦得你皺眉閉眼的……」餘甘子終究是進口的產物,老公把它誤認成鵝莓,也無可厚非。

餘甘子(左)、鵝 莓(右)。圖/童言

原產印度的餘甘子是印度人的聖果。印度人習慣先將它浸泡在摻了薑黃的鹽水,去除酸澀的苦感,即可生吃或烹飪使用。餘甘子的模樣、顏色與鵝莓神似,德國人因而以「印度鵝莓」稱呼,跟老公的認知如出一轍;只不過,餘甘子果肉裡有一顆果核,與醋栗屬的鵝莓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果子。

餘甘子很早就從印度東傳至中國,後續再由漢人引進到台灣。剛吃餘甘子入口的酸澀苦味,過了半晌就會回甘,客家人故稱為「油甘子」;客家話的「油」、「有」同音,表示「有甘」之意。口感不佳被打入冷宮遺忘數十年的餘甘子,基於本身豐富的維他命C、降血壓、降血糖、幫助消化的多種保健功能,近年躋身受歡迎的養生食品,總算得以重見天日。

古人很早就懂得品味餘甘子。宋朝黃庭堅所填的詞〈更漏子.餘甘湯〉,內容敘述主人讓家廚搗碎餘甘子,現場煮成湯,卻因味道苦,得說服賓客飲用,將餘甘子的特性描寫得維妙維肖,實為餘甘子湯的經典作。此詞以「庵摩勒,西土果」開頭,足見餘甘子最初以梵文「庵摩勒」譯名,果子來自西土印度。

為了料理老公買的餘甘子,突然想起在台時,與友人一起醃漬梅子醋的情景。不妨用蜂蜜醃餘甘子,除了能減低澀味之外,醃漬完成後,還可吃得既酸甜又回甘。

餘甘子蜜茶。圖/童言



餘甘子蜜

器 具
中型玻璃罐1只

作 法
備好餘甘子10~15顆、蜂蜜。

餘甘子洗淨,陰乾之後,用竹籤在餘甘子表皮戳6至8個小洞,放進玻璃罐中。

倒入蜂蜜於玻璃罐裡,蓋過戳洞的餘甘子,即可上蓋封緊,置於陰涼處。

浸漬一周左右即可食用,以熱開水泡茶,冷、熱飲皆宜,抑或熬湯入菜料理。


小叮嚀

餘甘子浸泡前一定要瀝乾表面的水分,以免發霉腐壞。

醃漬後的餘甘子。圖/童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