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食情】餘甘子 印度聖果 文/童言 |2022.10.15 語音朗讀 48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餘甘子中心有顆果核。圖/123RF 文/童言一日差遣老公去亞洲食品店採買所需。回來後,他興奮地展示:「還買了鵝莓!」我朝晶瑩渾圓的綠果子瞄一眼,忍不住笑出聲來:「這是餘甘子。上次吃的時候,酸澀苦得你皺眉閉眼的……」餘甘子終究是進口的產物,老公把它誤認成鵝莓,也無可厚非。餘甘子(左)、鵝 莓(右)。圖/童言原產印度的餘甘子是印度人的聖果。印度人習慣先將它浸泡在摻了薑黃的鹽水,去除酸澀的苦感,即可生吃或烹飪使用。餘甘子的模樣、顏色與鵝莓神似,德國人因而以「印度鵝莓」稱呼,跟老公的認知如出一轍;只不過,餘甘子果肉裡有一顆果核,與醋栗屬的鵝莓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果子。餘甘子很早就從印度東傳至中國,後續再由漢人引進到台灣。剛吃餘甘子入口的酸澀苦味,過了半晌就會回甘,客家人故稱為「油甘子」;客家話的「油」、「有」同音,表示「有甘」之意。口感不佳被打入冷宮遺忘數十年的餘甘子,基於本身豐富的維他命C、降血壓、降血糖、幫助消化的多種保健功能,近年躋身受歡迎的養生食品,總算得以重見天日。古人很早就懂得品味餘甘子。宋朝黃庭堅所填的詞〈更漏子.餘甘湯〉,內容敘述主人讓家廚搗碎餘甘子,現場煮成湯,卻因味道苦,得說服賓客飲用,將餘甘子的特性描寫得維妙維肖,實為餘甘子湯的經典作。此詞以「庵摩勒,西土果」開頭,足見餘甘子最初以梵文「庵摩勒」譯名,果子來自西土印度。為了料理老公買的餘甘子,突然想起在台時,與友人一起醃漬梅子醋的情景。不妨用蜂蜜醃餘甘子,除了能減低澀味之外,醃漬完成後,還可吃得既酸甜又回甘。餘甘子蜜茶。圖/童言餘甘子蜜 器 具 中型玻璃罐1只作 法 ❶備好餘甘子10~15顆、蜂蜜。❷餘甘子洗淨,陰乾之後,用竹籤在餘甘子表皮戳6至8個小洞,放進玻璃罐中。❸倒入蜂蜜於玻璃罐裡,蓋過戳洞的餘甘子,即可上蓋封緊,置於陰涼處。❹浸漬一周左右即可食用,以熱開水泡茶,冷、熱飲皆宜,抑或熬湯入菜料理。小叮嚀 餘甘子浸泡前一定要瀝乾表面的水分,以免發霉腐壞。醃漬後的餘甘子。圖/童言 前一篇文章 新開幕馬來西亞素漢堡餐車 喜南洋風味者別錯過 下一篇文章 【記憶的味道】金針菇素燒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青蔬好味】市場小確幸 海苔黃瓜大滿足【蔬活日常】植物之肉 毛豆【節氣養生】養藏溫補 桂花蜜小米糯藕【蔬食百味】番茄菇菇薑黃炊飯【賣菜郎說菜經】豌豆家族123【逸饗蔬食】麻辣鮮香 台版巴適小麵 作者其他文章【異鄉食情】北歐香料 杜松子【異鄉食情】 多香果 集眾香於一身【異鄉食情】 葫蘆巴 食用 兼 養生【異鄉食情】懸鉤子屬 歐洲黑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