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長照困境 照亮銀髮生活

陳玲芳  |2022.10.15
1451觀看次
字級
台灣居護執行長張宏庠分享服務特色及目前在台灣的服務成果。圖/台灣居護提供
台灣居護董事長汪秋蓉分享創立初衷。圖/台灣居護提供
台灣居護與藝人侯昌明(左二)一同「科技照護 用愛守護」,共同為台灣長照出一分心力!圖/台灣居護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二○一八年,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短短幾年過去,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將於二○二五年晉升「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持續攀升,意味著未來高齡照護需求將急遽上升,無可避免的照顧責任,將直接衝擊一個家庭的「經濟」和「時間」分配;在照顧資源有限,市場供需不足的情況下,人們該如何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到來?

「台灣居護」承襲荷蘭家庭護理組織「博祖克」(Buurtzorg)跨專業照顧模式,以「鄰里照顧、在宅終老」為願景,透過IOC智慧整合照顧系統與跨專業照顧團隊,獨創一套專屬亞洲華人的照護模式,引領台灣居家照顧產業,進行創新改革。

短短四年間,突破長照失能圍籬,串聯整合居家、日照與社區,打造鄰里守護的「好好生活圈」,不僅讓團隊的整體服務人次突破百萬人次;居服員的平均照顧個案人數,從以往的四點四人,增長到六人,效能逐漸趨近日照中心或住宿機構的八人。

值得一提的是,居服員的平均「月服務」工時,也從九十六小時,成長到一百四十小時,平均月薪可達五點五萬;二○二一年的服務滿意度調查百分之九十四點七,已經高於衛福部的百分之九十三點七。

共享共好 在地照顧

「台灣居護」是一個跨專業、講求「共享共好」的團隊,由護理背景汪秋蓉、管理背景張宏庠、醫學與長照背景高燕彬與「荷蘭博祖克」亞洲代表人Stephan共同成立;承襲「荷蘭博祖克」以鄰里照顧,融合在地文化的照顧模式,以「被照顧者為」中心,「家」為單位,洋蔥式的層層向外擴散。

「透過十二人為一組的照顧團隊,服務居家與社區,採自立支援的照顧,讓被照顧者達到預防及延緩失能之效益。」台灣居護董事長汪秋蓉,曾被新北政府評選「新北影響力」代表人物;「無痛離世、平穩善終」,不僅是她對每個個案與家屬的承諾與祝福,更是台灣居護鄰里照顧的核心理念與價值。

護專畢業後即投入新北市亞東醫院急診室服務,汪秋蓉婚後持續投入病房相關服務逾三十年,從護理專業跨入居家照護,根植新北板橋。

除加入新北市衛生局的「連攜式服務」,亦即透過出院準備連結長照的快速通道,交付給接手的居家社區照顧團隊,扮演家屬的單一窗口並客制化照顧計畫,也協助成立台灣在宅醫療學會,期能讓「家」成為最好病房。

汪秋蓉把「照顧」當作一種「天職」看待,也把團隊中的每位照顧者與員工,都當作家人看待。只要有照護需求,她一定「不落人後」。也因這樣的熱忱,當疫情嚴峻時,她不僅幫所有員工都保了「防疫險」,更是第一位穿「兔寶寶裝」進入染疫案家中服務,並帶入「遠距醫療」跨專業團隊的護理師。

「台灣居護因為有這樣的董事長領頭,也創造出員工對個案照顧的熱忱,與自身投入工作、無後顧之憂的安心感。」台灣居護執行長張宏庠表示,為了打造一個「共享共好」的工作環境,其薪資優渥,領先居服業界。

張宏庠說,台灣居護在「團隊自治」、「資源平台」與「資訊系統」上施力,然後用在「創新發展」、「員工待遇」、「教育品質」上。這也使得台灣居護能在短短四年間,讓團隊從七人成長為三百五十人;服務個案量從兩百五十人成長為三千人;服務人次,更已達到一百萬人次。

汪秋蓉不諱言,最重要的還是「台灣居護」能夠善用科技,幫助整合、了解個案近況,讓居家護理師與個案及其家屬溝通更加緊密,有效率的節省所有工作人員的時間,大幅降低人力成本,「這也讓居家護理師,能夠投注更多心力於個案照護上」。

照顧失智父 年如一日

長期照顧失智症患者,「壓力之大」絕非一般照顧者可以想像。今年九月中旬,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台灣居護以「科技照護 用愛守護」為主題,邀請曾照顧二十二年失智父親的藝人侯昌明到場現身說法。

侯昌明表示,回想起當年父親確診出罹患失智症時,他才三十二歲,而太太曾雅蘭二十七歲、才剛嫁給他,就得一同扛起「照顧公公」的責任。當時,長照資源尚無今日豐富,自己也不放心將父親送到安養中心。因此,他與老婆商量,決定夫妻倆一起扛下照顧之責。

孰料,在照顧父親期間,來自親友的過度關心,與夫妻倆缺乏專業的照護壓力,讓太太曾雅蘭一度罹患憂鬱症,兩人還曾爭執到「差點離婚」;在照顧父親、兼顧自身家庭養兒育女的兩難之下,他們不得不聘請專人看護來照顧失智父親,以換取彼此的「喘息」空間。

偏偏,外籍看護申請不易,加上看護也需定期返國,他們曾有近兩個月的「空窗期」,因為父親無人照顧,臨時找人幫忙也非常困難,他在情急之下,連岳母都去拜託了!

回想起先前照護父親的種種困境,侯昌明語帶欣慰的說:「真的很高興,看到台灣居護能將這麼好的居家照護模式引進台灣,透過失能失智者本身、家人、居家護理師,以及社區鄰里的協助,不僅讓失能失智者可以安心待在家中,也能減輕照護者的壓力及負擔。」

「長照,確實是一條艱辛又漫長的道路,期望台灣的長照資源,能夠愈來愈豐富,可以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家庭。」侯昌明衷心期盼。



關於博祖克

「博祖克」由創辦人約斯‧德‧勃洛克 (Jos de Blok)連同夥伴共四人的規模開始,如今一線照護人員超過一萬名,分散在九百多個社區服務,為目前荷蘭最大的鄰里照護組織。

博祖克在高齡照護上,有許多不同於既有產業的做法,以「賦能與復能」為核心,協助被照護者「獨立生活」為目標。組織無層疊的管理階級,由一線照護人員動態、即時評估被照護者需求,並為其整合醫療、照護與社區資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