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練習下,減輕神經系統惡性回饋的效果,能將疼痛放大的效應減輕,進而減低慢性疼痛對身心的影響。圖/Pexels
文/鄧惟濃(台北榮總疼痛醫師)
慢性疼痛的產生,是因為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疼痛訊號被不斷強化放大。疼痛,導致身體自動化地全面自我防衛,因此一個地方的痛,總會慣性地激發全身性的緊繃。身體重複出現的痛,幾乎無可避免地導致心理壓力;而心理壓力,回過頭再固化身體的痛。身心的惡性循環使患者的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可能導致焦慮、憂鬱、憤怒與慢性疲倦,使生活品質下降、工作力降低。
我們的身體感覺、情緒、思緒和行為是息息相關的。心情好的時候,身體也會感覺到很輕鬆,臉上也比較會有笑容,對待家人朋友也較和善;反過來,壓力大的時候,情緒也會比較緊張,容易會有負面念頭,身體的疼痛也會被放大。
正念減壓的練習除了強調正念察覺的練習外,還透過認知行為療法的小技巧,給予人正向思考的能力。這些技巧,包括呼吸察覺、身體掃描,透過專注在呼吸以及感官,將思緒拉回自己身上。認知行為療法的技巧,包括訂定SMARTER GOAL、終止幫倒忙的念頭等,來降低疼痛的音量,而不會被疼痛牽著走。
在正念練習之下,減輕神經系統惡性回饋的效果,能將疼痛放大的效應減輕,進而減低慢性疼痛對身心的影響。換句話說,改變大腦結構,增強與自我控制、注意力相關的灰質區,舒緩製造壓力賀爾蒙的區域,使疼痛不再這麼強烈,並可以改善工作記憶、注意力與反應速度,強化身心的韌性與彈性,改善情緒智商,有效對抗焦慮、壓力、憂鬱疲倦等,讓病人能夠重新主宰自己的生活,不再被慢性疼痛控制。研究顯示,正念可以將疼痛的不愉悅程度減少五成七,疼痛強度降低四到七成,能增加對疼痛的應變能力,也能改變睡眠品質,甚至相較於嗎啡類藥物,更能有效舒緩慢性疼痛。
參加疼痛正念團體學員的回饋,特別令人感動。一位學員說:「未接觸正念時我看字面上會將其解讀為正向思考,但認識正念之後我發現正念覺察的力量更加龐大……,從前當疼痛來臨時總是痛苦絕望、憤恨難平,但現在我慢慢能試著透過覺察跳脫負面情緒,也學習著把握非評價、接納、非用力追求、放下等正念練習的原則……。」
正念練習,幫助開發自己內在擁有、卻長期被忽略的能力,溫柔疏導這股負面能量,發展出更多元對待疼痛的方式,讓自己即便面對疼痛,也仍能照顧好自己。
(摘自《疼痛先醫腦:慢性疼痛是大腦的壞習慣》,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