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豐子愷
文/林少雯
孫堅討董卓失利,被創墮馬,臥草中。軍眾分散,不知堅所在。堅所乘馬馳還營踣地呼鳴。將士隨馬行,於草中得堅。
──《吳志‧孫堅傳》
讀這幅護生故事,不禁回憶起從前讀的三國演義,多少英雄豪傑,一一回到腦海中。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爭戰不休且人才輩出的時代,而這則「馬救主」故事中的主角──孫堅,可是一位不簡單的人物。
孫堅(一五五~一九一),字文台。東漢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是東漢末期的地方軍閥,也是著名將領,綽號「江東之虎」,史書形容他「容貌不見,性闊達,好奇節」。《三國志》記載,孫堅十七歲就單挑群盜,「以驟勇敢為見重於州郡」,歷任郡縣的校尉、縣丞。公元一八四年,孫堅加入東漢王朝撲滅黃巾起義軍的戰鬥,因戰功卓著,升任別部司馬,又升任朝廷議郎;一八七年,任長沙太守……
三國時局在此文中就不再詳述,總之,孫堅與董卓很不對盤,一八五年就主張殺掉董卓,而非一九○年關東州郡起兵時才主張討伐董卓。公元一八九年,漢靈帝駕崩,董卓專權,在京城橫行跋扈,恣意妄為。孫堅聞知,拊膺長嘆:「如果當年張溫聽了我的話,朝廷哪會有這場浩劫!」當時,天下諸多州郡紛紛興兵討伐董卓,孫堅當然也參與其事。
孫堅雖是名將,但並非每戰必勝,也有失利敗走的時候。有一次,他戰敗騎著馬奔逃,敵兵在後緊追不捨,他在戰鬥中受了傷,還從馬上摔了下來,跌落草叢中。當時孫堅與率領的部隊失散,沒有人知道他在哪裡,也不知去何處尋他。
幸好,孫堅所騎的那匹戰馬,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見主人受傷倒下,躲在草叢中,牠雖心急,卻也急中生智,暫時丟下主人,自己跑回駐紮的軍營,撲倒在地、大聲嘶叫,似乎有話要說。將士們認出這是孫堅的坐騎,又見此馬獨自回到營區,主公必是出事了,於是讓馬兒帶路,將士們跟隨在後,終於在草叢中找到孫堅,將他救回。
馬,不但是有靈性的動物,也是重情重義的好夥伴。馬救主的故事,自古以來時有所聞,尤其是戰馬,甚至會因此扭轉戰局、改變歷史。所以,馬可說是跟人類一起寫歷史的有情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