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且充滿特色的窗框設計。圖/apple
走過百年歷史的自來水博物館。圖/apple
文/apple
位於台北公館的「自來水博物館」,興建於一九○七年四月,竣工於一九○八年十月,至今已逾一百一十餘年。前身是台北的「水道唧筒室」,也就是當時的抽水機房,提供送水與導水所需之動力。整個水道系統運作,可滿足公館城內、艋舺、大稻埕地區的供水需求。
一九九三年,唧筒室被列為內政部三級古蹟,並定名為「台北水源地唧筒室」;一九九八年,自來水事業處修整、充實唧筒室內部,闢建水資源等場地;二○○○年,作為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又稱「自來水園區」)對外開放參觀。現已是市定古蹟的自來水博物館,因為充滿特色的建築形式,成為十分受民眾歡迎的休閒景點。
自來水博物館的建築外觀,擁有文藝復興時代講究的比例對稱、秩序美感,並繼承古典建築的樣式,搭配拱圈的半圓拱窗、象徵宇宙涵義的圓屋頂,盡顯不凡的俊秀氣質。此外,也有仿古希臘建築的三角形山頭、成熟系的愛奧尼柱型設計,柱頭向下的渦卷裝飾,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纖細優美。
而其混合巴洛克建築自由奔放的雄偉大器、洛可可建築輕快優雅的陰柔嫵媚,在立體雕刻、誇張奢華的曲面曲線、繁瑣圖騰紋飾及精緻花草的交錯襯托下,歐式韻味與浪漫風情瀰漫其間,讓觀賞者的心也隨之悠悠蕩漾。
《道德經》有云:「上善弱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滋潤萬物且浩瀚無私,甚至有力量切割硬石,更提供地球許多生物棲息之所;水在人們的生活中不但普遍且十分重要,不但能洗滌汙穢,還能美化環境,飲用水更關係著我們的健康,可說是最珍貴的資源。自來水博物館也提醒我們,除了珍惜水資源,也該對那些一百多年來,為了讓我們能源源不盡、安心地使用自來水而辛苦付出的人們,懷著感謝與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