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知】吳哥窟(上)

文/陌上君 |2022.10.07
1789觀看次
字級
圖/Ming

文/陌上君

吳哥窟原意為「毗溼奴的神殿」,受到印度教文化影響頗深,隸屬於高棉帝國。高棉前身是中國古籍中所稱的真臘,吳哥窟就位於當時的國都吳哥,裡面供奉的毗溼奴最早出現在《梨俱吠陀》,祂的座騎是迦樓羅(是指大鵬金翅鳥,印度神話中的一種巨鳥),與梵天、溼婆齊名。

12世紀時,高棉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盛,疆域涵蓋了今天的柬埔寨、寮國和泰國。當時高棉國王蘇耶跋摩二世因為以不當方式取得王位,便窮盡全國的人力、物力,耗費35年左右興建了毗溼奴廟宇,並自詡為毗溼奴的化身,取得人民的信服,鞏固統治權。

高棉帝國曾有一段光彩奪目的時期,占據著印度文化圈與漢文化圈之間海上貿易的要道。元代航海家汪大淵曾描述吳哥窟十分華麗,形容為「 富貴真臘」,但在14至15世紀時,吳哥因暹羅的入侵而遭到遺棄,加上天災影響等原因而滅亡,之後便淪為一片荒煙蔓草,被森林草木埋藏數世紀,無人問津。

16世紀時,有方濟會修士在遊歷吳哥後,向葡萄牙歷史學家介紹吳哥見聞,但未獲重視。直到19世紀,柬埔寨被法國侵占,有位法國生物學家才在吳哥的原始森林中無意發現驚人的遺蹟,回國後寫成遊記大肆渲染,稱吳哥遺蹟勝過古希臘羅馬遺留下來的一切,這才讓燦爛的古文明從蠻荒重回世人的眼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