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香港的山東警察

文/王文隆 |2022.10.05
1219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隆

細看上世紀八、九○年代的香港警匪片,影片中常出現操著一口流利山東話的警察,比如許冠傑與麥嘉主演的《最佳拍檔》系列,片中的光頭神探除了流利的粵語,還能說上一口山東話。又如電影《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中,探長藍江的助手,就是能說上幾句山東話的員警。

香港警察能說幾句山東話,這不是為了喜劇效果而杜撰的橋段,而是因為香港警隊裡,真的有許多來自山東的警察。然而山東離香港甚遠,怎麼會來到香港當警察呢?

這就要回到甲午戰爭後,因清廷大敗,被迫割讓台灣,且朝鮮不再為其藩屬,為謀區域制衡,一八九六年,李鴻章作為光緒特使,藉著參加俄皇加冕典禮的機會與俄國簽署密約,許旅大為俄國租借地,並給予俄國在中國東北修築鐵路的權利。這本是為了制衡日本在東北亞擴張,故安排引入俄國勢力,未料卻成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開端:德國搶租膠州灣、法國搶租廣州灣,英國也取得威海衛租借權。若非美國跳出來呼籲門戶開放(Open Door Policy),中國大有分崩離析的可能。

英國租借威海衛的條約依據是一八九八年簽署的〈威海衛租界專條〉,言定租期二十五年。為了便於管理,英國在此成立臨時行政署,並招募當地華人組建軍團,負責本地保安。該軍團於一九○六年解散之後,部分成員轉任當地警察,協助維持治安。

一九二一年,國民黨在英屬香港引爆省港大罷工,勞資衝突愈演愈烈,海員的集體罷工使得倚賴運輸的香港大受打擊。一九二二年三月,海員集體離港時與港警爆發衝突,港警開槍制止時竟造成三死八傷的慘劇,引發港人對港警的不信任,這也使得英國殖民當局考慮引入外地員警。

實際上,香港並非沒有外地警察,英國治港之初便有英籍警司,爾後也曾引入印度警察、尼泊爾軍隊。然而,衝突爆發後香港警力頓時吃緊,為了穩定治安,英國乃考慮引進同為華人的威海衛華警。

第一批威海衛華警在一九二三年抵港,這些山東人不通粵語,沒有和本土勾連的可能,很快地便補上香港警力的缺口。到了一九二四年底,威海衛華警已經占了香港警力約百分之二十,由於他們來自山東,因此也被稱為魯警或是山東差。由於山東人體型相對南方人較為壯碩魁武,穿上警裝顯得更好看,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香港總督府的警衛工作,多交給這批魯警負責。

為了招募真正的魯警赴港,在威海衛的募警測試中,不僅要考一般的智識和體能,還得口試威海話。而為了這些魯警的餐食,更特別招募山東廚子管裡伙房,就是要滿足魯警異於本地的味蕾,每逢節慶,他們也可同在北方時一樣吃上餃子。

這些攜家帶眷來到香港從警的威海衛人,男性在外擔任員警,女性則在家做些裁縫或零工補貼家用,漸漸地也學會了英語和粵語,並試著融入當地社會。然而在家中以及和同鄉溝通時,仍習慣使用山東話,也造就了多聲帶的特色。

隨著魯警在港表現優異,有些人慢慢地從基層警員升為高階警司,他們的子女也受父執輩影響從警,百年來不乏三代從警的例子,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的父親梁忠恩,就是魯警的一員。

香港的山東警察,見證了香港移民的多元,及其背後繁複的歷史淵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