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袁葦(職能治療師)
根據統計,左撇子是慣用右手者的十分之一。倘若右撇子家長生了一個慣用左手的小孩,在教養時自然會產生不少困擾。
許多長輩不能同理左撇子小孩的狀況,只想到左手吃飯寫字的不便,多半會要求孩子改變慣用手。但到底有沒有必要?
從動作模式的角度分析,使用單手的動作,如拿取物品、開門、接聽電話等,都不是太複雜,無論使用哪一隻手來操作均不是問題。而與雙手協調有關的活動,如剪紙、掃地、打電腦,只要以一手為主,另一手為輔互相搭配,慣用手改不改,也沒有什麼影響。
家長最介意的「握筆」與「使用筷子」是屬於比較精巧的手部精細動作,強迫左撇子以右手來學習書寫或使用筷子,自然就笨拙許多。
若就兒童發展的角度而言,強迫改變慣用手的同時,大腦正在發展的空間感與方向感就會被干擾,孩子反而容易有左右混淆,東西南北搞不清楚,叫他「向右轉」,卻「向左轉」的狀況發生。
此外,在改變慣用手的過程中,若家長教養態度不適當,孩子還容易有情緒、沒有自信,這也會影響孩子學習動機與人際關係。
年輕一代的父母多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並不會強迫孩子改變慣用手。現今也有專為左撇子設計的用具,但社會環境還是對右撇子較為友善,尤其在書寫這項活動更為明顯。父母常會因孩子左手學習書寫國字時,不按傳統的筆順方向寫而苦惱。
最常見的是「一」橫線的筆劃,右手書寫由左到右很自然,但左手寫橫線,就生理結構而言,就得由右寫到左比較順手。因此也比較容易寫出鏡像字。
由於文字有其方向性,當父母發現學齡前孩子的慣用手是左手時,可特別留意他的空間感、方向感的發展,建議多提供爬行與探索空間的機會,未來認字書寫時,有良好的視覺辨識及視覺記憶的能力,將更有利於發展個人筆順策略。
孩子的個人筆順策略,就是在知道正確的筆順之後,發展出來更有效率的書寫方式。比如說「一」橫線逆寫,「口」的右上部橫折,也由下往上顛倒著寫,甚至,有時也會先寫文字的右半邊,再寫左半部的部首……建議爸爸媽媽,這時的準則就是結果論加上持續的觀察,只要孩子知道怎麼寫,寫出來也是正確的,就可以被允許,然後持續觀察孩子筆順的規律性,未來學習生字時,就知道孩子會用什麼方式書寫。
而為了有效率的書寫,除了允許孩子「畫」字外,我們也可擴大思考其他提高左撇兒書寫效率的策略:
一、拿筆姿勢:我們觀察到左撇兒在寫英文或者是中文橫向書寫時,手腕會彎起放在本子上方,持筆會比較靠近指尖,筆桿向前上方傾斜來運筆。這樣的方式較能看到寫出來的字,不會遮住視線。
二、本子的方向:在不影響坐姿與視力的情況下,可以調整作業本的方向,例如順時鐘轉四十五度,會更容易運筆書寫。
在自然書寫的情境下,孩子會因橫向或直向書寫的不同、英文作業或是中文作業,動態調整握筆姿勢以及作業本的位置,大部分的情況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要提醒的是,倘若孩子自己發展出這些策略,家長只要從旁觀察提出更好的建議即可,不需要非得糾正他的握筆姿勢以及作業本的方向。